第五十八章 五石散遗祸千年58(1 / 2)

【 最后一个角度,五石散的危害性?

危害性

我国对于毒品的态度一直很坚决的,毒品不仅会危害精神症状,还容易滋生暴力行为。而五石散也相当于是那个时代的毒品,其成瘾性和症状基本贯穿于魏晋南北朝。

翻看那段时间的史书会发现里面的人动不动就是易暴易怒,还有的年轻时励精图治,到了中年就开始残忍暴戾,甚至有的还精神不正常。让我们不由怀疑是不是五石散的作用?

五石散最早的记载来源于东汉时期的神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记载着其可以用来治疗伤寒,因此也叫做“寒食散”。开始本是为治病,但没想到后面经过一些增减变成了毒药。

五石散的发明者和推广者是一个叫何晏的名士,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因生父早逝,母亲便带着何晏改嫁给了曹操,何晏也就在曹家住了下来,后来成了曹操的女婿,在曹爽执政期间曾担任吏部尚书。何晏还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是魏晋名士中典范的典范。

何晏为人爱美,且好色纵欲无度,没事就喜欢自己捣鼓药方,也因此他身体不大好。于是为了美颜,和壮阳。

就尝试着把张仲景的“寒食散”的药方进行改良,尝了后觉得舒爽异常。并为“寒食散”重新取名为“五石更生散”。曾说过:“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①

何晏大力推广五石散,各大名士们也开始争相效仿吸食五石散,并由此成了一种风气。就连被称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的嵇康也曾服用石药以求养生延年。

逐渐的,开始越来越多的社会名流跟着服用五石散,著名的有大书法家王羲之、大将军谢安等人。但是吸食五石散使身体更为虚弱,还元气大伤。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黑暗,不仅是政治黑暗,还是因为那时五石散的广为传播,社会风气颓废。当“吸毒”成为国家主流,那么这个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起初发现五石散有毒的是西晋时著名的名医皇甫谧,他因自己吸食过五石散,深受其害。所以在书写的医书中写了很多服用五石散后的症状,比如说浑身燥热,需要在大冬天里脱光了吃冰,夏天更是热到痛苦不已,浮气流肿,四肢酸重。皮肤各种生脓生疮,生虱子。

服用五石散后,有将头发散开,死于非命的;有痛苦到将舌头陷入喉咙中的;还有的毒痈深深陷入后背,完全溃烂而死的。这些都是服用寒食散后死的。

但作为一种社会流行风气,皇帝认为吃这个可以成仙,大臣吃,贵族也吃,后面更是再加改良逐渐流行到民间富贵人家。从魏晋到唐之间的几百年间,吸食五石散的人达到了数百万,因五石散而死的也是不计其数。

到了唐朝后,也有人开始明白五石散遗害太深,药王孙思邈就极其抵制五石散,多次上书唐朝皇帝下令禁止五石散,并呼吁大家“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因孙思邈一生活了141岁,被称为活神仙,唐朝皇室对他非常尊崇,李世民也曾召见他,他在民间的声望也很高。所以在其影响下,他的徒子徒孙跟着焚毁了五石散的药方后,其余人听说了孙思邈的话后也就停止服用,并焚烧药方。

但,很可惜。五石散虽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辉煌在后面逐渐衰落后,但并没有就此灭绝。很多炼丹之人将丹砂加入,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就异常迷恋丹药因此毙命。

而到明朝时与房中术等合流,发展出了红铅等腥臊秽浊之物入丹药。例如刚登基不到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就因服用李可灼进贡的红丸后崩驾,成了晚明三大案件之一的“红丸案”。

好了,五石散的事情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将讲述给华夏带来沉重影响的“鸦片”。我们下期见咯!】

<何晏这个人实在是太烂了…>

<北魏雄主拓跋珪点了个赞>

<怀疑那时的君主神经病是磕药了>

<天,我第一次知道王羲之他也吸[惊讶]… >

<你应该问在那时候谁不吸 >

<北齐高家那群精神病不会也是吧[吃惊]… >

<唐之后不吸了但是开始迷恋吃丹,追求长生。 >

<槟榔嘛? >

< 磕药的两个朝代都讨厌,一个乱晋一个带清>

< 后来靠玄学嗑药也不行了,生活太苦了,于是底层百姓开始信佛,填补了当时人内心的苦楚,佛教大兴。>

<唉,就是从士人阶级开始逐渐下沉。该治理管理的不作为,摆烂,真正受苦的还不是底层人民。烦死了,封建统治阶级真的好自私。 > <孙思邈真的是圣人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