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72(2 / 2)

峰樊工作室搬进了省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二十八号仓里。

这是市政府下大力气打造的“文化魅力长廊”,由江边废弃的码头和工厂区组成。政府让工厂搬走了,地收回来了,居然没舍得卖给开发商盖江景大宅,倒是动起了做文化的心思。两层楼高的砖头建筑,稍一粉刷,再弄些中西混搭的建筑和雕塑,就像个园子了。接下来就是抛一些优惠的噱头,要让那些搞文化搞艺术的人进来了。

何玉峰最初不愿意搬过去。这五年,他一直守着吴哥转给他的画廊,画廊有两个门面,租金不贵,人流还算旺盛。它地处市南郊城乡结合部,旁边是个物流基地,马路上经常有轰鸣而过的大卡车,当然比不上政府为文化艺术着想特意安排的,得天独厚的产业园,但这里才是油画工们自发形成的油画村,还算光鲜的门脸巷里转进去,犄角旮旯里,数千人依靠着它吃饭。

也正是因为这里经营着的走量油画,支撑着何玉峰,让他可以搞原创。要知道在山寨大国里谈原创,美术也好音乐也好,这些原创人都是很容易把自己饿死的。

最初的两年,何玉峰混得很不如意,都打算要放弃了。他画不了。罗美娟一走,他身上那被人赞叹着的天赋源泉,仿佛渐渐干涸了。他自己能看出来,他的画越来越没有瑕疵,却越来越不像他。到毕业设计,老大说你的画都快无法从风格上辨认,而要从技法上辨认了。难道果然是流水活做多了,消磨掉灵气了?他越紧张焦躁,越无法下笔,最差的时候,整整两个月都没有摸过画笔。

至于他的学生陈若樊,已比他有前途得多。虽然就在陈有奎死后不久,她被一家下三滥的出版社骗去了五十张画的版权,但是她的创作力远不止那五十张画。正巧儿童绘本在国内兴起,一家真正知名的少儿出版社看中了她的画风,天真烂漫,简单富有童趣,就找到了她,专为图画书做插画。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二零零九年。那天下午他浑浑噩噩的睡醒,呆坐在画架子前,想起了刚才做的那个梦,也不是梦,是场没有颜色的回忆。为什么人的梦可以不是彩色的呢?他想起了那个夜晚,他爬上了树梢,看到了百叶窗后。

五年了,他渐渐的,记不清罗美娟的脸庞了。不,他记得起,可画出来却总是模糊的,总是差那么点味。他不是会画画吗?在人体课上,老师说只要有灵巧的笔和善于观察的心,我们能画出每一道沟壑每一道沧桑。可他画不出罗美娟来,他曾疯狂的画过,画到头痛,画到呕吐,画到最后再也无法画。

那个闷热的午后,他把自己隔绝在画室里。那前所未有的清晰景象在脑海里翻滚着,驱使着他。他心中那轮毛月亮越来越大,照亮了何家小屋的后院,梧桐树下的藤椅和落叶静悄悄,树梢立在了月亮里。

许久未有的一气呵成。这幅画,他取名为《静匿》,捐给了一场名人慈善晚会。最后被一位青年演员以十六万竞得,当然钱都捐了出去,没有落入他的腰包。不过,借着那位人气冲天的青年演员,何玉峰,也有了前缀——青年油画家。

这或许也是油画的魅力,画家向这个世界分享了秘密,可这个世界依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借由这缓缓而来的人气,何玉峰有些领悟到了,名气不仅可以带来收入,也许还能让她看见他。

好了,话说回来了。总之,油画村是何玉峰职业和艺术生涯的开端,他熟悉这里如同熟悉自己。可油画村的寿命还是到头了,在大规划大建设的铺局下,在有同类别的高大上衬托下,这种低矮俗的存在,及其不被人喜欢了。年初开的政府会议上,有领导措辞有力的发声,油画村旧改项目不能再拖了。四月份刚过完清明,吊车和推土机就进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