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不遗余力114(1 / 2)

人群中一哄而散,都急着回家通知家里老小这个好消息。

柳氏,祝卿安和燕从昭坐在不远处一家酒楼的包厢里,透过窗户看见这一幕,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用糖球作为诱惑,绝对能诱惑大部分的老百姓,甚至一些大户人家的下人也愿意来喝上一碗,倒不是说馋那个颗糖球,而是有一种沾喜气的意思在里面。

端午这天,会外头行走的也就是老百姓和这些身份比较低下的下人,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少爷和夫人小姐不是骑马就是坐马车,一般人接触不到他们,他们染上病的几率是最小的。

况且,这些高门大户不说天天大鱼大肉,至少吃喝的都是比较好的,稍微有些不舒服就能够请大夫来看病,很多病情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其实不会发展成大病。

柳氏和祝卿安压根就不用担心这些人,但是这些在外头行走谋生的老百姓就不一样了。

虽说如今国泰民安,但是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只是处于温饱状态,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口肉,生病了也都是喝偏方先熬着,等熬得撑不住了,才会去请大夫来看病。

有时候,一个小家庭很可能就会因为一场病导致倾家荡产,最后家破人亡,若是有人因此染上天花,习惯性地忍着熬着,最后疫病一传十十传百酿成大火可就麻烦了。

燕从昭几人先从老百姓下手,是最正确不过的做法,柳氏狠狠松了口气,心神都放松不少,一夜没睡的困倦就涌了上来。

祝卿安也是一脸疲惫,昨天晚上几人商定计策后,她跟全程参与其中,母亲调用现银去购置药材和做糖球的材料,虽然药材都是比较寻常可见的,但要购置大量还是很不容易。

幸亏有燕从昭拿晋王世子的名头大开绿灯,柳氏捧着钱才买到所需的药材。

祝卿安就负责在药材药方到位之后,揽起熬煮汤药和制作糖球的活,当然了,这两件事也用不着她亲力亲为,她就是个负责监工的。

这活其实也用不着她,但她还是守在厨房不肯走,因为她要偷偷加料,兰草露珠是她的秘密,之前她从未考虑和外人分享她的宝贝,哪怕是燕从昭,也是因为于她有利,燕从昭才会受益。

其他人生生死死的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但祝卿安现在却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这件事情多多少少有她们母女俩的关系在里面,柳氏于心不忍用金钱来弥补亏欠,祝卿安也想把这件事情影响缩到最小,所以不遗余力贡献出兰草露珠。

几大锅的汤药里面都被她趁人不注意加了稀释过都露水,药效至少增加两成,之所以不直接加露珠,是因为她担心露珠的效力太好,误导了旁人。

要是太医们以为这些药方可以直接治愈天花,到时候弄出乌龙,那可是要命的事儿,祝卿安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太医们的脑袋着想一二。

索性这些汤药要布施半个多月,贫苦老百姓想着占便宜肯定会天天来排队喝药,一连喝半个月,别说天花了,有露水的威力在,说不定一些老疾病都能自愈或者缓和病痛。

祝家不间断熬煮的汤剂,每每煮好,拉到城门口没多久就被人一扫而空,来喝汤药的,不管是谁,都一视同仁。

老百姓,行人,大户人家的下人,还有京城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甚至是讨食的乞丐都喝到汤剂。

别看就只是汤药和拇指大的糖丸,这么大量的消耗,祝家的钱就跟泼水一样哗哗的往外流,好消息是接连两天的时间,京城的医馆和大夫没听说有接诊的天花病人,形势一片大好。

燕从昭逗留了两天,确定祝家能够把这一切安排好,他才放心折返弘法寺。

那几个潜伏者因为接触天花皮屑都时间过长,汤剂根本就压制不住病情,药僧施针也不见有多少效果,发起高烧,几个人都已经昏迷不醒,要是刷到最后没有出痘,人基本上就没救了。

庞应虎等几个镖师包括替身姐妹都有症状出现,但比较轻微,喝了几副汤剂再加上药僧时时注意,有六七成的可能会治愈。

除此之外,之前滞留在寺里的香客和大和尚,小沙弥也出了症状,毕竟寺庙不像外面热闹的大街那样人来人往。 几个潜伏者也没有办法躲躲藏藏,显得行踪鬼祟,只好随大流,假装自己是来上香的香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和其他人有所接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