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同志们,咱们的传承不会断112(1 / 2)

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一些孩子的脑袋上,寒风吹拂着迟暮的史诗,小女孩静静望着周围人,小脸也被冻得红红的。

对于她而言,似乎还并不明白什么是死亡。

似是长眠,偶尔埋骨他乡,或是叶落归根,再或成烟作尘。

孩子的世界永远是美好的,雪花是冬日的精灵,春草会在水底招摇,夏日的蝉鸣不是聒噪,燥热的本就不是夏日,待到秋日,片片归家的游子,化作一场无声的雨,在大多数孩子眼中,没有死的沉重,有的只是灵魂的轻舞,夜的寄托。

他们知道,这些往日里和蔼的老人们累了,夜深了,哪怕太阳还挂着,可是迟暮在召唤,灵魂脱离肉体的那一刻,他们去了,梦之彼端,却是一直的心心念念。

或许孩子们将死亡等同于久眠,是不那么准确的,也许大多数人会觉得有些幼稚,或是认为只是孩童的幻想。

可仔细想想,真的不对吗?

人的一生多是别人的,你我真正掌控的,又还剩下多少呢?

所有人都说人生是你自己的,熬过这段时光就是黎明,可又有多少人成了儿时最讨厌的人?

你终究也还是活在条条框框,星河上,某颗星辰上,幼年的你凝望星河,与你遥遥相望,你还记得那时自己又在思考什么吗?

或者,你又有多久没有好好看一看这世界,那星河,你不是说过,自己永远不会成为那些家伙的吗,可怎么,你也逐渐觉得孩子们幼稚了呢?

风雪不绝,轻舞的雪花,落在小女孩的手上,一丝的冰凉让小女孩望向了天穹,她又一次看见了,那个亲爱的小哥哥。

小女孩微笑着,天穹上的红色少年也朝她挥了挥手,在大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几只晶莹的冰雪蝴蝶围绕在女孩周围。

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抓,她的父母望着女儿,担心女儿不小心伤到老人,刚想制止,却被老人拦住了,“不妨事不妨事,这小女娃是个有福之人嘞,老头子一辈子没什么子女,如今倒是沾沾老兄弟的光,也享一享这天伦之乐哩。”

旁边小女孩的爷爷也笑了笑,“老哥哥,哪的话,这是丫头的福分。”

两个老人笑了笑,众人眼中皆是疑惑。

别人看不见,可孩子和暮年之人却是看得见的,那一道道伟岸无比的身影,不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同志们吗?

众人久久伫立着,灵车上的徐福生也似是感受到了什么,昏睡中微微睁开了眼,正当他疑惑之际,却有人拉住他的手,随即便是一片苍茫。

徐福生睁开双眼,望着那些个熟悉的老兄弟,瞬间泪落,忽然似是感受到了什么,他猛地回头,阿姐,雅芝,刘黑子,还有他的后辈们全来了。

久别重逢,该是何样的欢喜。

死亡得可怕往往在于心中的牵挂,放心不下的人太多,心中便越是害怕。

可当见到昔日故人的那一刻,可怕的也便消退了不少。

上苍是公平的,赋予了人类相对较高的智慧和相对较久的生命的同时,也注定了人的一生将会又更多的悲欢离合,世人皆求长生,可却又往往害怕长生。

旁的大人们,少了幼年的单纯,老年的释然,太多欲望,太多市侩,苦难困了心,利益遮了眼,世间万物各有灵性,心眼竟失,又如何看得见呢?

红色巨人们见徐福生归了队,于是便重新启程,少年再次同小女孩挥了挥手,又是一只冰雪蝴蝶落在了小女孩的之间,她伸手小心翼翼的抚摸着那只蝴蝶,而两位老人则对着天穹轻轻挥了挥手,那些红色巨人们,回头望着两位老人,却是弯腰回了礼,随后,红色队伍再次消失,雪花也越来越小了,天穹多了一丝裂缝,终于有一束阳光照进了这块苦难的土地。

而小女孩手中的冰雪蝴蝶,也化作了一朵雪花,融化在了小女孩的手心中。

只是这次,竟再无半分寒意,取而代之的,竟是一股暖流。

最后的路口,转过之后,一切都将落幕。

随着灵车的渐渐驶离,人群依旧没有散去,大多数人沿着灵车驶离的方向而去,不少人甚至已经准备好了鲜花。

灵堂还有一些相关工作人员也在等待着,灵车最终在门外停下,徐福生的遗体被小心地安置好后,那些自发而来的群众也到了,众人没有言语,默默为老英雄献上了鲜花,鞠了躬,然后离开了灵堂。

按照徐福生生前意愿,灵堂布置的很简单,也正因如此,才更让人们动容。

这些人民的,国家的,民族的功臣走了,却只是简简单单,可某些人,恨不得用金子将自己埋葬。

倒真是有些荒唐可笑,商人分好坏,好的叫企业家,至于坏的,终不过阿猫阿狗之辈,偷摸做点坏事,国家大度也便不急于同你计较,若是动了底线,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真正的功臣也大多是不在意这些的,活着不求什么,死了也就更不在乎了,可是他们可以不在乎,咱们不能不重视啊。

就比如某小瘪三,自以为自己算个东西,公然做出一些对英烈存在侮辱的行为,这不就是苦于考公考不上,想一步获得个一生编制嘛。

十年努力,也终究会亡于一步。

泼天富贵,眼看到手,可偏偏脑子不够,自取灭亡。

苏德海同妻子也来了,苏德海望着国旗下的舅舅,几年来的反思终究化作了泪水,他的童年是几乎没有父亲的陪伴的。

当时被人取笑欺负时,也是舅舅站出来保护了自己,舅妈也时常会让姐姐徐允之带着他玩,也经常会做很多好吃的。

可以说苏德海的童年是不幸的,却也是极为幸运的,母亲,舅舅和舅妈都给了他很多的爱,在他们的关爱下,苏德海才没有剑走偏锋,才有了后来的成功创业。

只是如今,这些人纷纷故去,尤其是对苏德海一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舅舅,让苏德海学会了坚韧,学会了勇敢,让他即使身处不幸也能够悲悯他人,也明白爱国的重要性,更是在人生暮年最后教会了苏德海,什么叫父亲,什么是男子汉。

这些只有苏德海自己清楚,而今往日少年也已白头,来不及说的那声谢谢和对不起,也只能化作苏德海的泪水了。

在王思源的考虑下,苏承司的灵堂同样被一并设立了,却没有单独开设,他明白老首长心中其实还是有愧的,也明白老首长的无奈。

于私,他只是一个牵挂孙子的爷爷,于公,他是国家的军人,他有这个权利,可是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可为了公平,老人就只能望着自己的孙子被枪毙。

正义也好,公平也好,往往很难完全做到合情合理。

一个讲情感,一个考虑逻辑。

明知这样不对,可面临很多问题时,却又会怀疑自己坚持的正义。

尊老爱幼,扶与不扶,扶吧,你有可能大g变单车;不扶吧,从小心中的道德教育又让自己难受。

如果这个老人是你,是你的亲人,你希不希望有人扶?会不会扶?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可若是你是那个面临扶与不扶的抉择人,同时地上的那个人又是一个未知时,你会不会扶?敢不敢扶呢? 我想大多数就会犹豫了,面临未知,人大多会变得小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