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红红火火生产37(1 / 1)

清梅、满红进城以后,刘书记成天盼着两人的消息,时不时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看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盼望着两人带着好消息回来。想想也是,他在刘屋当村书记十来年了,人上年纪了,思维也跟着僵化了,就是想着哪天不干村书记了,村民也念着他的好,说他为刘屋做了实事,可是细细想来,在他手上就建了个红砖厂,引进了一个服装厂,似乎也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再看看鹭河其他村高官,各个都有两把刷子,各个都带领着村民干出了些业绩,比如米果小镇的曾书记搞了个黄元米果合作社,获得了食品加工生产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把村里的黄元米果买到全国各地去了,他还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蔬菜,一辆一辆的卡车进村来拉货,村民忙碌得很,别提有多高兴了。竹岭村的郭书记利用村子地处鹭河上游的优势,建起了自来水厂,创建了鹭河品牌的矿泉水加工厂,把鹭河的水卖进了城里,销售到了地级市了,谁也没想到人家占山为王,他们村却占水为王、发家致富了。左坑村的谢书记带领村民种植粉防己、石菖蒲、山苍子、黄栀子等中药材,这两年草药的销路供不应求,村民的荷包赚得鼓鼓的,大伙都说跟着谢书记干有盼头,村民各个喜上眉梢,嘴里天天谈论着中草药的收成。塘湖村的肖书记带领村民搞秀美农村,利用交通便利和山川河流的资源优势,搞起了乡村旅游,家家户户打造成特色民宿,开门就可以迎客,村民不出村就轻松就业了,大伙别提有多高兴了,据说市里县里鼓励搞农家乐,还给农户政策补贴呢,村民都乐意干,乡村旅游势头有增无减。还有村岭的刘书记另辟蹊径,带着村民养鸽子,种植绿植也很不错,人家卖土鸡蛋、卖蔬菜,他就带着村民卖肉鸽、鸽子蛋和绿植盆景,搞差异化经营,销路不用愁,价格也上得去。当然,还有的村搞脐橙种植、油茶树种植、香梨种植等等,也搞得风风火火,这些都是这一两年来鹭河各村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用乡镇干部的话说,鹭河掀起了脱贫攻坚战的新高潮,各村都在夺营拔寨、攻坚克难,如火如荼地搞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工程,各村的书记不仅是村委的当家人,也是各村的致富带头人。再这样下去,恐怕乡镇召开干部大会的时候,村书记的座次又要做出新的调整了,尽管刘屋有了清梅书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的综合实力在乡镇排名靠前,可是再不行动起来,再不转变坐商的落后思想,刘屋的地位又要下降了,到时候他刘书记在乡镇干部大会开会时又要靠后排坐了。想到这些,刘书记突然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额头冒出了一阵冷汗,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了,要是再碌碌无为,自己无为无位不说,到时候他退下村书记的职位,村民还要拍手称快呢,说是他耽误了刘屋的发展,他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还要在其位谋其政,再干出点业绩来。还有一个村的书记,通过县里的统一考试,由村民选举的书记正式转为编制内管理的乡镇干部了,还摇身一变成了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其实他刘书记也完全具备享受副科级待遇的资格,叫他搞个副镇长他也拿得下,可是他没有文凭啊,更不用提考试。如果文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他去参加考试也可以晋级。那位书记升职的那一天,大家都发去短信或打去电话祝贺,他也打了电话过去。打完电话后他愣愣地坐在办公室发呆,别提有多羡慕了,对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鹭河人来说,家里要是出个乡镇干部,那说明这户人家风水好,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啊,谁人不想呢。不过,提副科级刘书记是没有机会了,别说是他,就连有的基层公务员一辈子到头也可能就混个副科级干部,还有什么好想的呢。但是带领村民把刘屋搞好,他依然还有大把的机会。他点燃一支烟,吸着香烟再次走出村委会,来到马路边张望着,等待清梅和满红回来。就在这时,满红的车进入了他的视野,远处的车灯连着双闪了几次。满红生怕刘书记没有看到他们,又按了按几次喇叭。刘书记知道是清梅满红来了,笑呵呵地迎上去招着手说:“清梅书记、满红,你们回来啦。”

车辆停在了村委会门口,清梅和满红下车了。刘书记三步并作两步走,小步跑来到车辆旁边,似乎他寄托的希望终于来了。

“两位辛苦了,省城怎么样啊?”

“刘书记,劳您在这里等我们啦,天气热,我们快进村委会说吧。”

进了村委会,刘书记给两人各倒了一杯水,招呼两位坐下说话,自己耷拉着脑袋,急迫地想听听清梅、满红跑省城的具体情况。

清梅给刘书记描述了省城新城、老城的变化,去跑黄元米果市场的情况,还有在省城见到刘志远及福林的事情。满红也绘声绘色地讲着要是黄元米果销售到省城会如何如何地畅销,将来要是开通鹭河到省城的旅游专线会如何如何地火爆,等等。

刘书记像是一个小学生样端正地坐着认真听讲,直到清梅、满红全部都说完。刘书记才接过话说:“听你们这么一讲,我感觉我这只井底之蛙像是看到了外面广袤无际的世界啊,有机会我也要去省城跑跑,我这人思想落后,在鹭河生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走出我们地级市的范围呢。省城呢,将来业务做起来了,无论如何也要去走走看看。哦,对了,清梅书记,进士第的项目怎么样了?”

清梅说:“我和志远说了进士第的事情,他说会帮忙看看省里有没有些资助项目,有的话一定会帮忙争取的。”

“你说的志远我知道,他也是我们鹭河走出去的干部,当年还在我们镇党政办工作呢,他喜欢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书,经常给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喜欢琢磨事情,大家都说他是镇里的一支笔,每次开完镇领导干部大会或大型会议,大伙都问他,小刘啊,书记的讲话稿又是你写的吧,不仅理论功底深厚,政治站位高,还由表及里,说中了事情的要害,说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写得真好啊。志远谦虚地说,这些都是书记的思想,相信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鹭河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这么一说,大伙都竖起大拇指夸奖他谦虚低调会做人,有功不会独自揽,一句简单的话就把话给说满了,让人不得不服啊,大伙都说志远人如其名,将来一定志向远大,前途光明。铁人王进喜也说过,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隔断历史。我觉得志远就学到了这些话的精髓,所以年轻人啊还是要多读书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哪里知道这么多高深的道理呢,哪里懂得这么多为人处事之道啊。后来志远表现好,自己也上进,被市里省里的领导看中了,平步青云、步步高升,这个年轻人,我看以后还有更大的作为,还能当更大的领导。只要他关心惦记着进士第,进士第就不愁修缮不好咯。”刘书记颇为高兴的说道。

说完,刘书记又问起了福林的事情,他说福林当年和大山一起在外打工,也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啊,这几年的时间,他就变了个模样?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不要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情,现在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时代变化日新月异,只要我们愿意干,几年就可以上一个台阶,几年就可以迎来一个大变化。清梅和满红连连点头并告诉刘书记,福林不仅产业做得大,还心系家乡要出资给我们办黄元米果加工厂呢?只要工厂办起来,我们刘屋的黄元米果就有了正式的身份,有了身份证就可以走出鹭河,走向全国市场了,到时候不愁销路的问题,就愁我们生产加工不赢啊。

刘书记听了后振奋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激动地说,清梅书记,太好了,真的太好了。你们可真行啊,跑一趟省城就带回这么多好消息,让我这个老人家也迫不及待想去省城看看。清梅说,刘书记,我们把事情办好了,别说去省城,首都都有机会去。刘书记接着说,那还等什么,时间不等人,我们今天就行动起来,等事情办得差不多了,我们再去向杨书汇报,让杨书记也高兴高兴。对了,我们村委的老办公楼一直空着,我们把它改造下就可以当作黄元米果加工厂了。清梅、满红知道老村委会的位置,那里交通方便,地方也开阔,适合用作生产车间。听刘书记这么一说,他们两人脸上也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清梅说,要把黄元米果加工厂当作刘屋的扶贫车间,鼓励感兴趣的村民都入股,再把村里的贫困户纳入进来,只要我们经营得好,入股的村民到了年底结算一定可以分红盈利。满红也给刘书记、清梅算了一笔加工厂的投入产出和总账,比如说投入,现在解决了生产车间的问题,就是购买设备、食材的问题了,入股的村民可以来加工厂工作,这就解决了劳动力问题。而产出就是销售收入,除去一些成本,就是加工厂的利润了,运行起来不会很难,村民都比较好接受,不用多久就可以实现盈利。只要我们把加工厂建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在刘屋干一番事业了。说完,刘书记又请来村主任、妇女主任等商量办加工厂的事情,大伙民主表决,举手表示同意,这就意味着项目可以正式开干了。刘书记授权给清梅和满红,让他们俩牵头抓总责抓落实。清梅和满红马上就行动起来,清梅起草方案,在村务公开群发布了要建厂的消息,通知感兴趣的村民晚上到村委会来开会,欢迎大家加盟加工厂。满红前往老村委会办公场地实地考察将来的加工厂,把每个房间都看了个遍,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他喃喃自语地说:“我满红终于迎来了干一番事业的大好时机了。”

刘屋要建黄元米果加工厂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大家议论纷纷,讨论热烈,只是讨论的结果并没有清梅和满红想象中乐观。说到建加工厂,大伙想到的是自己黄元米果家庭作坊的前途和命运。在满红回乡创业之前,他们的黄元米果卖得还不错。可是满红回乡之后,他们就发现自己的黄元米果销量下降了,以前一户人家可以轻松销售四五千斤,后面要突破四千斤都有些困难,大家一致认为是满红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因为鹭河黄元米果的蛋糕就这么大,满红的黄元米果销售得好,他们的黄元米果销量自然就受影响。他们还一度想着法子要把满红赶回去外面打工,不要和他们抢生意。实际上大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人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谁还会影响谁呢。可村民们能想到的就这些,于是一场力量的较量悄悄开始了。甚至有人给乡镇写匿名举报信,说满红不给租金霸占村民的农田种植大禾米。信先是送到了镇办公大楼一楼的综治办,后面呈送到了分管业务的谢委员那去了。谢委员看了匿名信后觉得奇怪。谢委员说,都什么时代了,还有人霸占农田的事情?看来事情没有想象中简单,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谢委员立即向杨书记汇报了匿名信的事情,杨书记看了匿名信后笑着说,既然有来信那就说明有矛盾有问题嘛,不管是不是匿名信都要把事情核查清楚,弄个水落石出,给老百姓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谢委员接到任务后就把满红请来镇里核查事情的来龙去脉,满红把之前和农户签订的租赁和流转农田的合同都拿来给谢委员看,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他满红根本没有白占用任何人的农田。谢委员又把农户请来镇里,或当着大伙的面一一打电话给无法到场的农户,结果是如满红所说都签了合同,合规合法,根本不存在白白占用的问题。谢委员把事情弄清楚了,心里也踏实了,他担心满红年轻做事情不周全给人落下了把柄,便叮嘱满红在村里行事要低调,要多联系群众,和农民兄弟交心交朋友,不然树敌了对个人返乡创业发展不利,满红委屈地点了点头。谢委员把核查的情况向杨书记汇报,杨书记说八成是其他人看着满堂的黄元米果销售顺畅,就无辜陷害人家的。杨书记说查下近期的监控,看看是谁写的匿名信诬告人家,结果递交匿名信当天,全镇刚好停电,监控并没有拍到任何蛛丝马迹,这件事情就算这样过去了。如今听说村里要建黄元米果加工厂了,大家认为有了大型工厂,客户肯定要被抢了过去,大伙不仅不愿意入股,还提出反对意见,不建议刘屋建合作社办工厂。一时间,大伙在村公务公开群评头论足、议论纷纷。清梅说,大伙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晚上到村委会来讨论。可是到了晚上,一反常态,大伙都没有来,只有有贵、六哥、海生几个人来开会。虽然只来了几个贫困户,但清梅还是很高兴,说明至少有人响应加入合作社。有贵说:“清梅书记,听说你是跑省会跑了几天,才把黄元米果加工厂的项目跑下来的,你这么辛苦地奔波都是为了我们贫困户脱贫啊,别说我有贵没什么本事,就是有什么本事,我也要支持咱刘屋的合作社和加工厂啊。我第一个报名参加,以后有用得着我这把老骨头的地方,清梅书记尽管开口。”六哥说:“清梅书记都是为了我们刘屋,为了我们贫困户脱贫才搞的项目,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工厂,打黄元米果我可是把好手呢,这其中没有我不会干的活,不忙的时候我还要帮忙打扫卫生。你看我平时把村里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的,我也一定可以把合作社和工厂的卫生搞好。”海生说:“我老了不中用了,其他的活我干不了。我就加入合作社,把我家的几分田地拿出来给合作社和工厂用,还请清梅书记不要嫌弃啊。”清梅听了几位贫困户的发言,感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关键时刻支持项目的居然是几位贫困户,有了村民参加,加工厂就可以搞起来,今后业务好了,规模还可以越做越大。清梅动情地说:“我们刘屋要发展,就要有产业,可是眼下刘屋除了只有一个小型的服装厂,就没有其他产业了,发展黄元米果产业可以整合村里的优势,让刘屋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可以给大家带来增收,何乐而不为呢?何况还有企业家给我们投资建厂,这是多好的机会啊。有的人认为我们的加工厂会抢他们的生意,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黄元米果卖到县里市里,我们的产品是卖进省城和全国大都市,进大型超市,一点也不冲突。就算大伙都加入合作社也可以继续搞自己的家庭作坊,一点也不受影响。我看是很多人还存在老思想,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要解放思想,要开放合作共享,才能把事情做得越做越大。”有贵、六哥、海生听清梅说的头头是道,高兴极了,恨不得工厂马上就可以开工,他们回去之后,在村里重复着说着清梅说的话,村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清梅说得有道理,但碍于面子都不愿意主动去说要加入合作社的事情。只有个别人找到清梅和刘书记说要加盟,清梅和刘书记都点头答应,热烈欢迎。

满红带领着有贵、六哥、海生等村民把老村委会打扫得干干净净,安装上了电路设备,给墙面和地板贴上了瓷砖,将不同房间分为不同的工作区域,在老村委会大门口挂上了刘屋黄元米果加工厂的招牌,满红站在加工厂大门口看了看,整栋楼装修一新,加工厂像模像样。他叫人用红布将加工厂的招牌给蒙上,等待开业的这一天领导来揭牌。期间,清梅跑了一趟镇里,向杨书记汇报了加工厂的情况,邀请杨书记参加加工厂的揭牌仪式,杨书记欣然答应了。清梅又跑了一趟市电视台,和台扶贫办公室一起向台长汇报了情况,台里安排了一位分管业务的副台长参加揭牌仪式,台里还送给加工厂一份厚礼,订购了一万斤黄元米果用来作为员工福利发放,派出直播团队在开业当天现场直播带货,帮助刘屋销售扶贫车间产品。

开业这一天,没有鲜花,没有剪彩,没有讲话,只举办了一个简单的揭牌仪式,由副台长和杨书记一起为加工厂揭牌,福林在省城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参加了揭牌仪式。会议结束后,大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加工厂。这一天,全镇人都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刘屋黄元米果加工厂的揭牌仪式。这一天,嘉宾们一边参观,村民们一边有条不紊地生产,当天就生产了一万多斤黄元米果,全部打包好用货车送进了市电视台,电视台员工排着队在大厅领黄元米果。大家笑呵呵地说,自从电视台派出工作队到刘屋后,台里逢年过节的福利都变成了扶贫农特产品了,上次端午节,清梅给台里送来近千只鸭子,也在大厅发放,电视台处处是鸭子呱呱地叫声,别提多热闹了,员工一人提两只鸭子回家过节别提多高兴了。现在中秋节快到,台里又给大伙发黄元米果了,大伙排着队说“领黄金咯,领黄金咯,一人二十斤。”为什么说是黄金呢,因为鹭河人说黄元米果是金砖,大伙就戏谑说领黄金。当天的晚间新闻,电视台报道了刘屋黄元米果合作社和加工厂开业的新闻。鹭河镇政府官方媒体着重报道了开业首日售出一万斤黄元米果和直播带货的新闻。

刘书记找来清梅和满红说,我们的加工厂迎来了开门红啊,你们年轻人可真行啊,一天的销售收入就六七万元,就算除去大部分成本,利润也比较可观,要是每天都有这么多收入,照这样算下去,不要多久咱们刘屋就能成为鹭河第一经济大村啊。清梅满红说,书记,我们的业务一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们还要将黄元米果卖进省城和首都呢。刘书记听了,呵呵地笑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天到晚的电话接个不停。有村民打来电话问还能不能入股,有人托亲戚的关系说要来工厂上班,有其他村的书记说要来参观学习,各种电话应接不暇,乐此不疲。一时间,整个鹭河都在讨论刘屋的合作社,杨书记也多次来车间调研工作,叮嘱大家要牢记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的安全。大伙笑呵呵地说,请书记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