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怎么都来蹭热度了?(1 / 2)

楚雄。

文旅局会议室。

陈主任端详着手中的文件,嘴角带着满意的笑容,时而赞许地点头。

按照惯例,规划组要对林白写的歌词进行审查。

歌词简短,但韵味无穷。

用滇南省的景点串联,好像在瞬间又回到了那个如同人间仙境的地方。

毫不客气地说,歌词依旧是让人无法挑剔的水平。

只是这个旋律……

“小林同志。”

陈主任放下文件,“这次你和方老师的合作,有把握吗?”

“我不是觉得民乐不好,只是这似乎不符合我们节目对标年轻人的初衷吧?”

林白笑笑,“我反而觉得眼下正是大力宣扬传统民族音乐最好的时机。”

“况且,‘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种说法早就已经不流行了。”

“年轻人并不是不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是我们的宣传手段还没有到位而已。”

陈主任微微一愣,忽然觉得如同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对啊。

年轻人虽然生活阅历可能没那么丰富,但他们又不是傻。

难道好的坏的还分不清吗?

只要宣传手段到位了,自然会有人来关注的。

只要有一个,就会有十个,就会成群结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他们规划组当初排除万难制作这个节目,就是为了做这颗火种。

让华夏民族的文化之光,在世界之林继续熠熠生辉。

陈主任放下文件,轻轻地拍了拍林白的肩膀,由衷道,“谢谢你啊,小林同志。”

“是你这一席话,让我又找到了咱们节目的初心和目标。”

林白垂眸笑笑,没再说什么。

……

当天晚上。

经过了舟车劳顿,方老师和民乐团终于到了楚雄。

“这就是《彩云之南》的曲谱?”

不愧是艺术家级别的大师。

只看了两眼,就用手中的琵琶弹出了相应的旋律。

为了保证最完美的演出效果,林白第一次如此积极地投入到排练中。

“演出当天,是在火把节的开幕式上,所以我想在中间加一段合奏。”

“还有,这是我们跟当地民乐团借来的月琴,演出当天,希望您能用这把琴。”

弦乐器的演奏基础都差不多。

对方老师这样的大师来说,换个乐器不算什么难题。

不过第一句话,方老师有点没听明白。

“你的意思是,你想到时候加入到民乐团一起演奏?”

林白摇摇头。

“我希望在演出的中间,由我和您,两个人进行一段合奏。”

“这……”

方老师不禁笑了。笑容还有些无奈。

他看过之前林白那段吹木叶的表演。

木叶是滇南省少数民族的乐器,最简单,最容易获得,却也最难演奏。

能将木叶吹响,吹出悦耳的旋律,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