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现状不容乐观5(1 / 2)

晚上,王伟在床上没有睡着,他回想今天的每一个瞬间,生怕错过了什么。第二天,他在小芳送她的日记本第一页,写了一句话:“我要成功,我必须成功,相信我,仙女!”

时间过得真快,第一学期结束了,王伟模拟考试的成绩单出来了,没有什么意外,全年级第二,全班第一。物理第一,语文第一,英语倒数第一。一个事实摆在面前,这次期末考试是全县统一命题,题目的难度系数与真正的高考基本一致。根据班主任的说法,这次的分数是很有说服力的,毕竟这个时间,已经是二月中旬了,距离高考只剩下4个月了。在本校成绩里,王伟的位置是不错,但是按照近几年的高考分数线差了50多分。

班主任赵老师在通报了这个事情后,给大家分析了当前的严峻性。铁二中的升学率历来不稳定,有时候一年能上线10个,有时候就可能2到3个。

王伟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对比第一次高考,他的每一科成绩优势分布没有变化。物理和语文优势明显。数学,化学,政治也就是处于平均值。英语就是倒数第一第二了。总分上有提高,也就刚刚达到那些转学的老同学,第一次高考的分数。可以说进步很大,但离高考分数线差的还比较远。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样的现状让他非常焦虑,几乎动摇了他的信心。怎么办呢?看来还是需要考虑如何突破目前的僵局,需要定制一个周全的计划。

他想到是不是可以考虑请教同学,怎样把自己的数学、化学、政治再突破一下。英语就选择性放弃吧。(没想到这样的选择对他未来的大学学习埋下苦果。)

他梳理了同学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情况。第一是像王伟这样的复读生,特点是相对总体成绩排在班级前列,其中比较靠前的是王伟、康乐、杨洁。第二部分就是苏小芳这样的应届生,总体成绩落后于复读生,但他们中也不乏几个好苗子,苏小芳、辛茹、李莉。第三部分是一个特殊的团队,体育特长生,他们主要以体育成绩进行录取,文化课象征性的学点,这几个身体强壮的大个子篮球队员,应该不是王伟可选择的,其代表人物有冯远、贡布(藏族,名意:护法神,保护和祝福)。

康乐是王伟在学习上的竞争者,他也是第二次准备高考,他们两个的模拟考试总分每次都是很接近。差别也就是2到5分,但目前为止,王伟总是幸运的那个。康乐的每一科都比较均衡,没有拉分科目,这种情况只要保持,等正式考试时超常发挥,很有可能够到分数线,至少可以走一个专科。对于这个竞争者,王伟从来都是很重视,也佩服他能把每一门课都兼顾。康乐人也是很开朗,很好交往,平时面上大家还是不错的,只是在学习上把对方看作对手。但是想让他帮自己搞学习,看来并不是很合适。

第三名就是王伟来到铁二中交往的好朋友杨洁了。杨洁,家在县城,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个子不算高,圆脸,浓眉,看起来弱不禁风的瘦,但却是运动能力很强的人。他总是笑容满面,就连他生气的时候脸上浮现的也是笑容。他是从城一中过来的,在那里学习了三年,第一次高考失误,差之毫厘,缪之千里。杨洁比王伟年龄还小,但他相貌成熟、为人和善。王伟总是叫他老杨。

老杨是王伟见过的最善良的人,像女孩子一样心细,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做事有条理,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哥们。他不是一个善于交朋友的人,比较腼腆,但这一点和王伟比较对路子,他们自然的成为最好的朋友。老杨总是隔三岔五的请王伟去他家,两个好朋友无话不说。

杨洁强势科目是英语,相对来说文科好于理科,但是英语王伟是铁了心要放弃的,计划上考场三长一短选一短,三短一长选一长,一样长的全选c。看来,找老杨帮忙是行不通的。

话说王伟英语方面为什么这么差,这是启蒙的时候没跟上。他们当时从初中一年级才开始才学英语。王伟那时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英语发音总是和老师对不上。年轻漂亮的李英语老师,是一位非常认真的好老师,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王伟起初经常在课堂上照顾他,对他的英语作业也抓的很紧,但王伟就是不开窍。后来就变成了总不交英语作业,上课回答问题总是错,再后来就干脆上课睡觉了。老师也是恨铁不成钢,罚站是常有的事,调皮的王伟就在黑板前做鬼脸,惹得下面的同学哈哈大笑。最后,他就只能站到教室外边了,靠着西墙,用石头在墙上留言。“爱老虎油。”,也算是上英语课了。

就这样,英语就落下了。到了高中阶段,英语老师是罗老师,老师上课幽默诙谐,寓教于乐,总是采用搞笑的场景造句子,好让同学们能掌握各种英语句式和时态。

“a hooligan is singing a hooligan song as he walks by .”(一个流氓唱着流氓歌曲走了过来)。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态,也是一个宾语从句。

“he is a hooligan living outside of the village.”(他是住在村子外边的一个小流氓)

就这样,王伟还真掌握了这些,但其他的依然没有开窍,直到大学毕业英语都是最差的科目。

他也曾经请教老杨如何学习英语,老杨告诉他:“就是记单词,没什么好办法。”

“记不住呀!” ”那也得记,眼睛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一个单词抄写20遍,总可以记住了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