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李善长:你见我如一粒蜉蝣见青天(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70(1 / 2)

中书省。

“胡相国,重设检校,改建锦衣卫,这是想让文武百官人心惶惶不成?”

“若是陛下不信我等臣子,我等大可请辞归隐,又何必弄出个锦衣卫?”

“我等身为人臣,自当为国尽忠,也当君臣同心,岂能因为吕家一门,便重设检校司,改建锦衣卫?”

“且不说我等高风亮节,两袖清风,从无贪腐弊政,可那锦衣卫若是御前进谏谗言,我等岂能有好下场?”

“为官者......”

胡惟庸人刚到中书省,便是被文官包围,其中诸多大臣更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但却都是剑指重设锦衣卫。

毕竟不管是忠心之臣,还是奸诈之臣,又或者贪腐之臣都见不得头上时刻悬着一柄刀。

而且这柄刀,完全受制于朱元璋,更何况这柄刀,还是可以规避三司审问的刀。

那更不能让他们存在于朝堂,不然他们就是惶惶不可终日。

只是胡惟庸对此,却是坐回相位后,看向依旧喋喋不休的中书群臣,轻声道:

“既然诸位大臣都觉得重设检校司,改建锦衣卫,乃是弊政,为何早朝不议?”

“为何不向陛下秉忠直言?就非得跑来本相这里哭诉你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说话间,胡惟庸又是瞥向这群中书大臣,眼中泛起一抹冷笑之色。

他胡惟庸已经出过头了,而且结果显而易见,并不能说服朱元璋与朱棡。

而且胡惟庸出头之时,早朝文武再未曾见一人出面,完全就是单打独斗。

那一个胡惟庸面对整个皇室,又岂能有还手之力?

可他们现在跑来哭诉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哭诉改建锦衣卫的弊端?当真是可笑又可恶!

再者,改建锦衣卫,备制已定,而且严丝合缝,没有丝毫漏洞,那若是没有准备一年半载以上,胡惟庸不信。

所以这个锦衣卫,或许早就已经出现在了朝中,只是群臣不知道罢了。

而今日只不过是借助江南吕家的名头,从而引出锦衣卫来制约文武百官。

思索间,胡惟庸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寒芒。

那以朱元璋的性格,凡朝中重臣的府上,必然有锦衣卫的耳目。

特别是他胡惟庸的府邸,绝对有隐藏起来的锦衣卫,所以得让心腹好好查查,免得让自己陷入被动。

反正直至这一刻,胡惟庸的聪明,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唯独没想过自己结党营私的事实。

又或者,在胡惟庸看来,身为中书省右丞相,这本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毕竟李韩国公李善长在中书省为相之时,也是门生故吏遍地,而这算不算广结党羽?可老朱不也没对李善长出手?

所以胡惟庸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既然你都知道那是韩国公李善长,可你怎么敢跟李善长学的?

莫不是以为自己也是开国重臣?

别他娘的忘了,李善长一来是朱元璋的老兄弟,是大明的开国第一功臣。

二来便是李善长年迈,纵然能蹦跶,又能蹦跶几年?

所以老朱之所以可以容忍李善长,无非就是不想落得个杀功臣的骂名,再者君臣惺惺相惜,也不想断了这份情谊。

但你胡惟庸算个什么东西?也配与李善长相提比论?

要明白,才学只是大才登堂入室的敲门砖,但更多的是谦逊谨慎,方才能纵横于朝堂。 可对于李善长,天下大才也不过只是见他的门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