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绿芜(63)106(1 / 2)

十四到底还是把信寄了出去,向太子表了忠心。</p>

他与八阿哥私心里有些手足之情,也知道他八哥对他有些信任,这封逼真的信件寄出去,他八哥又九成的把握会相信...</p>

十四因此而有些愧疚,但又仅限于此。</p>

皇室之间,哪里有那么多的真情可言?</p>

更多的不过是抱团取暖利益交换,就当初局势动荡,皇阿玛和太子关系僵硬之时他拥护老八,如今皇帝和太子关系缓和,他接了太子的橄榄枝,都只是为了利益。</p>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身在皇家,权势漩涡的中心,稍有不慎便连累自己这一派的人不得善终,所以他只能为自己考虑更多,所谓真心换真心,都是骗傻子的鬼话。</p>

只希望他八哥能聪明点自保了...</p>

但太子或许不会给予这个机会。</p>

说真的,十四觉得有些奇怪。</p>

太子对兄弟几个都还不错,即使是对一直跟他作对的大哥也不吝啬求情,也不知道八哥什么时候得罪了太子,能让太子用这般重的罪名送他了结?</p>

......</p>

如十四所料,收到这封信的八阿哥的确是信了。</p>

圣驾停留在德州却半点消息都没有传出,好在他写于汇报政务的折子总算是能递出京城,但八阿哥仍旧不感觉到乐观。</p>

已然这些折子无一例外,全是太子代替皇帝回复的,就连他向皇阿玛本人请安的折子都是太子代替回复的...</p>

皇阿玛对权势的掌控欲和贪恋早就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如果皇阿玛不是病重在床榻,如何会让太子这般越俎代庖毫不收敛?</p>

只能是如十四信中所说,皇阿玛已经危在旦夕,太子意图谋逆...</p>

‘皇阿玛有难,太子意图不轨,望八哥速率兵救驾,不得拖延。’</p>

确实是十四的口吻和字迹,甚至连停顿的痕迹都和十四平日的习惯一致...</p>

上面甚至盖有皇阿玛最喜欢的私印,说明十四传递消息时皇阿玛也知晓此事。</p>

八阿哥最终还是信了。</p>

即便心中有一丝的疑虑,但也抵过了面前亟待解除的危机。</p>

他必须得放手一搏。</p>

成功了,他还能凭借救驾的机会得以转圜,若是失败,太子顺利登基之后绝对不会放过他的...</p>

窗外夜色沉沉死寂无声,八阿哥静坐许久,最终下了决定。</p>

此时,四阿哥府,胤禛和胤祥相对而坐在烛光下静静对弈,手下来回禀八阿哥带了一队人马出城之时两人对视一眼,胤禛颔首示意知晓,</p>

原先知晓计划之时,十三还觉得此招太过惊险,毕竟八哥行事一向谨慎,怎么可能会因为十四简简单单的一封信就做出这种等同谋逆的大事,可如今事情的走向却让他不得不承认。</p>

太子的计划当真是算无遗策...</p>

十三有些惊讶,也有些难以置信:“八哥竟这般信任十四...”</p>

“信任?”</p>

“他只是过于自信自己的判断。”</p>

老八在京城久久得不到回信必然心生忧虑,太子又给他做足了假象,老八会上钩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他除了放手一搏之外就只有束手就擒这一个选项。</p>

深夜的紫禁城暗流涌动。</p>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等了。”</p>

等不到次日清晨,八阿哥深夜带兵出城的消息就悄无声息地传遍了整个紫禁城。</p>

......</p>

......</p>

德州行宫,康熙休养了好一阵子难得有些兴致,带着李德全和若曦登上了行宫的城墙,眺望远处的青山和街道,病痛之余难得有些闲适的感觉。</p>

老人觉少,但若曦自觉还年轻,这么早被叫起来实在有些吃不消,站在康熙身边强打精神伺候着,听他和李德全回忆往昔,心里却在期盼什么时候能回去睡个回笼觉。</p>

以及...</p>

太子究竟要干嘛...</p>

还有绿芜什么时候能回她的信件啊...</p>

她严重怀疑绿芜给自己的信件被某人小心眼地扣住了,最可气的是她还不敢直接去找某人对峙...</p>

就在若曦暗自腹诽嘀嘀咕咕的时候,自远而近有一阵疾呼,听起来十分着急的样子,若曦愣愣地转头,就见一个内侍大步跑了过来,神态焦急而惊慌,跑动间连帽子也掉了也无暇顾及。</p>

那人很快到跟前咚地一声跪下,语气凄惶:</p>

“皇上不好了——八阿哥带兵打过来了——”</p>

听清了他的话的若曦:啊?</p>

谁?</p>

八阿哥?</p>

他做了什么?!</p>

若曦瞌睡顿时吓得无影无踪了,看着康熙逐渐黑沉的脸色,后背开始发凉。</p>

不提旁人如何震惊,康熙自己便难以置信,他瞪着眼睛,语气沉怒:“你个狗奴才胡说什么?!”</p>

什么叫老八带兵打了过来?</p>

康熙从政四十余年,从来不曾怀疑过自己的权势。</p>

带兵造反这种事情,连之前骄矜自大的太子都不敢做,更何况是一向谨慎喜欢蛰伏的老八?</p>

“是真的,万岁爷您快随奴才回行宫吧,此处危险...”</p>

那内侍实在不像说谎。</p>

太子和十四很快也策马而来,很快在翻身下马上了城墙,跪在了康熙面前,太子面色沉重而冷凝,恳求道:</p>

“皇阿玛,事情紧急,此处不宜久留,儿臣恳请皇阿玛先回行宫,此处交由儿臣处理便是...”</p>

“保成,究竟是怎么回事?老八为何如此?”</p>

老八除非是疯了,否则怎么可能做得出这种必死的事情?</p>

“皇阿玛,是儿臣的错,儿臣罪该万死...”</p>

太子还未开口,十四抢了先。</p>

左右他现在跳不下太子的贼船了,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把八阿哥钉死在了罪台之上,十四有了决断,语气迟疑又沉痛:</p>

“八哥事前曾与儿臣通过书信,问及皇阿玛近况,儿臣口无遮拦...”</p>

话只说一半,中断在合适的地方往往能引起最大程度的联想,效果比讲话说明白和透彻要好得多,尤其对于康熙这种特别多疑的人。</p>

在十四的话语间,康熙就已经脑补出了自以为的真相。</p>

无非是老八从十四口中得知自己病重,自觉有机可乘,想放手一搏赌一把最后的机会......</p>

只是,康熙看向一旁的太子,追问:“保成,十四所言当真?”</p>

事关重大,此刻他下意识地不信任十四,只信任近来十分孝顺的太子。</p>

胤礽开口,既不否认也不承认,只是沉声请罪道:“皇阿玛,是儿臣的错,未能及时拦住八弟...”</p>

但康熙已然确认了事实。</p>

太子也这般说辞...</p>

竟是真的?!</p>

老八他真的敢...</p>

“皇阿玛,此地不宜久留,您还是先随儿臣回行宫...”</p>

康熙险些没有站稳,扶住城墙边沿,耳边是一阵一阵逐渐逼近的马蹄声,康熙似有所觉,目光欲裂盯着远处疾驶而来的马蹄声,已然处于暴怒状态...</p>

来得这般快...</p> 怕是连夜快马加鞭出的京城...</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