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齐襄王(1 / 2)

赵太后见诸臣有的人请战,有的人主张将魏齐人头送去秦国讲和,还有的人静默不言。这座大殿有很多人都在等着看这对孤儿寡母的笑话。赵太后也不表明自己的心里所想,委屈道:“此乃国家大事,我一个妇道人家,怎能做主。”

平阳君道:“魏齐的生死,关系到我国的江山社稷,还请太后做主。”

诸臣也道:“请太后做主。”

赵太后见诸臣之意,表面上是剑指平原君,其实那道剑是指向的自己。赵太后心里明白,却不能明说,头疼道:“魏齐来赵的事情,平原君已经跟我说了。我也没觉得接纳魏齐,有何不妥。平原君说得不错,难道秦国要我国任何人的头,我们也送去不成。诛杀魏齐事小,送他去秦国,这事可不小。我一个妇道人家也知道,这是不可取的。秦国趁先王甍逝,出兵伐我,让人难以容忍。你们难道想先王走得不安宁,英明被我们所毁?”

诸臣见赵太后这般说,跪拜道:“臣,无能。”

赵太后往大殿看了看,见一人在这场宫廷争辩,静默不语,问道:“虞卿,大家都说了这么多。你来说说,此局应该怎么解。我和王上应该听平原君的,还是听平阳君的。”

虞卿是聪明人,可不想蹚浑水。平阳君、平原君在赵国的地位如何,他岂能不知。他无论支持谁,总会得罪另一个人。但他心里还是偏向平原君。他认为平原君主张抗秦,保护魏齐,还有赵氏的风骨。然,平阳君等人之语,令人感到不舒适。

虞卿也想知道赵太后是什么意思,不答反问道:“太后和王上是什么意见。”

赵太后想要这位上卿出个主意,却没想到他把皮球提给了自己,无奈道:“我在问你话,你怎么能反问我。”

“臣,听太后和王上的意见。”虞卿见赵太后虽是女儿身,但面对这种情况,还能镇定自若,应对自如,也佩服不已。虞卿的回答,巧妙地避免了赵太后的问题,也避免了在平阳君、平原君二人之间左右为难。

赵太后知道此人有想法,也是有才能之人。否则,他也不可能一拜赵王,得百金。复拜赵王,得上卿的尊崇。想当年,蔺相如也是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才得到赵王封为上卿。

此人,言谈举止,处处透露出谨慎,是因为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得罪了人。当下,赵太后不逼他,也不能跟他装糊涂,表明态度道:“我想打,但害怕打不赢秦国。不打,又辱没了先王的英明。打,与不打,着实难以决定。诸位,你们怎能把这个问题交给我一个妇道人家。”

赵太后说完这句话,往大殿显赫的位置看了一下,心想:“若是蔺相如在就好了。面对眼前这种局势,他定能有办法。”

虞卿已经琢磨出了赵太后心中的真实想法,忙道:“太后,臣有一计。不用交魏齐、也不用和秦国开战,我们也能退敌”

赵太后问道:“什么办法。”

虞卿正色道:“我们结盟齐国,对付秦国。”

赵太后故意拖长语调道:“结盟齐国?”

虞卿点头,表明自己没有说错,赵太后也没听错,又道:“秦国向来是持强凌弱。我们结盟齐国,秦国见了,忌惮齐、赵之盟,便不敢伐我国。不战,我们就能击退秦国。”

赵太后想了想,问道:“这个主意是好。我有个问题?”

“太后请说。”

赵太后放缓语气问道:“我们结盟齐国,齐国会答应吗?”

虞卿道:“这就要看太后了。”

赵太后先是一愣,然后又问,“我能做什么。”

虞卿语调温和道:“太后和齐王之间的关系,众人皆知。太后以国书劝齐王,恐怕不能成功。若以家书的形式,齐王也不好驳了太后的面子。”

赵太后想起故国两个字,眸色之中多了几分温柔。又想起了齐王,心里泛出了层层涟漪。她不想辱没先王的英明,也不想毁了王儿的名声。她要守护先王的英明,捍卫王儿的名声,那就只能和秦国开战。

联齐抗秦,赵国就不是孤立的对付秦国。这个计策,也是最好的选择。赵太后往赵王丹看了一眼,问道:“王儿,你是什么意思”

赵王丹也不想向秦国低头,但又不能自己做主,恭顺答道:“孩儿,听母后之言。”

赵太后点了点头,又将目光落在诸臣身上,“传令下去,与秦开战,并联齐抗秦。”

平原君等人见赵太后和王上站在自己这边,忙道:“太后、王上,圣明。”

平阳君等人见了,也不能扭转局势,只能出声拥护。赵王丹听得诸臣的拥护之声,眼神看向赵太后,问道:“母后,我们应该以何人为使,前往齐国缔结盟约。”

赵太后见王儿那道眼神就已经猜到王儿心中有合适人选。其实,她也有合适人选。既然王儿问了,她就送个人情,不答反问道:“王上认为应该以何人为使。”

赵王丹唇角含笑道:“孩儿,推荐虞卿。”

赵太后心中最佳人选是蔺相如。然,蔺相如年迈,身体也不行,又坚持为先王守灵。其他人去,她又不能放心。赵王丹相中了虞卿,这个计策是他本人献的,确实是最佳人选。

平原君见太后有些迟疑,也道:“臣,也推荐虞卿。”

赵太后见王儿和平原君都推荐虞卿,正色道:“虞卿,这个主意是你献的。入齐缔结盟约之事,王上和我就拜托你了。虞卿,你可愿意入齐缔盟。”

虞卿也觉得这趟差事,没有人比他自己更合适,也不推迟,领命道:“臣,愿入齐,缔结两国盟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