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调令84(1 / 2)

一次在奔忙中,碰到一个没有深交却熟悉的人,对方见他忙碌还心事重重,疑惑问:“徐老板,这几天你为什么不坐镇厂中却天天在外奔忙,还心事重重?”

徐浩明有口难言,忙打岔;“没,没什么……”

对方挪愈:“有事说出来,也许我能帮上你的忙呢。”

徐浩民将信将疑,病急乱投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还是把实情和盘托出。对方听了却哈哈笑着说:“这事小菜一碟,我有熟人。”

徐浩明高兴得一把抓住他的手说:“求求你,助我一臂之力。”

对方嘴角露出不易察觉的奸笑,装模作样说:“可这事要打点,进一步疏通关系。”

那时市面上托人办事都得送礼,徐浩明早有准备,他逢庙就烧香,挖出了三千元钱说:“这钱你先去打点,事成了我还有重谢。”

这钱在当时已经不是小数目,对方接钱后唯唯诺诺:“我一定在十天之内给你办妥。”

分手时,徐浩明留了地址及电话号码,二人还握手言欢。

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可还是没有音讯,他隐约记得那人的村,抽空去打听,在村口问讯时,对方告诉他,他就是靠吹牛有门路办事,到处招摇撞骗坑人,上当的人已不计其数,拿了钱却什么事也没有办。

徐浩明的三千元钱打了水漂,只能自认晦气,还不敢跟家里讲。

功夫不负有心人;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天,他到了一个钢铁厂,只见门口贴着一个布告,基本内容是,为了谋求发展,特向本厂职工及厂外公民借贷,期限为三年,年利息为15%(当时的银行利息为10%)。借满为止。徐浩明读后,眼前如出现闪电,瞬地一亮。他忙来到厂借贷中心,告知:“我能出借三十万。”

“好啊!”对方热情招待。

徐浩明提出:“我不要利息。”

对方惊讶地问:“那你图啥?”

徐浩明亮底牌,“只要你厂能接收一个人。”

说着他已把简历呈了上去。对方看后马上打电话到了厂长办公室,一会后厂长亲自来到,他听了汇报看了简历后欣喜地说:“我厂要发展,需要得力的保卫干部,他党员,退伍军人支援祖国最艰苦的大西北建设已多年,有工作经验,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是人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人我们要定了。可是我们不能要了你的巨额集资不计利息,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你的集资款就照银行利息支付。”

双赢!成交!俩人握手。徐浩明当场开具了转账支票,对方开具了借据,厂长开来了调令。一切办妥。

功夫不负有心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徐浩明如愿以偿拿到了调令,争取到了这一机会,他一路回家一路笑。他马上就赶去交给了华志芸弟弟,要他立即给华志芸寄去。华志芸弟弟接过一看,佩服得五体投地,说:“我姐姐托了我一年多也没办成,你却二个月就办妥了,明哥,你一定破费不少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