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退堂鼓”(1 / 2)

一直以来,太师都有绝对的自信,不过现在,他却动摇了。

一个是因为大王透露的,袁福通背后可能站着圣人,有阐教、西方教在其身后鼎力支持,使其造孽!

另一个原因就是,朝中确实存有奸臣,以他所知的,便有费仲、尤浑二人。

而大王对他们还特别喜欢和信任,单单这二人,就能将朝堂搅个天翻地覆。

这还是他知晓,摆在明面上的,能提前防备并进行压制,或者直接采取行动,将其拔出,大不了将他们抓起来。

但那些隐藏起来,埋得极深的不知道有多少,他可以对费仲、尤浑二人进行惩处,二人也不敢造次,是因为他们声名狼藉,朝中没有支持者,都对他们厌恶,但对其他朝臣也能这么办吗?

就算可以这么办,也不得不顾忌之后的反弹。

以往任何时候,他都能用太师的身份对朝臣进行压制,乃至当堂训斥,哪怕群臣之首的商容也不得不对他低头俯面。

毕竟当朝太师乃是三朝元老,托孤大臣,并被先王授予上打昏君不明,下打不臣,中惩奸佞的权力,朝臣中,不仅无一人敢多言,反而要感谢他惩其弊,肃其行,不多加敬畏,愈加的小心谨慎都不行。

就算大王也不例外。

都知道他闻仲嫉恶如仇,对待奸臣向来不会手软,也绝不会有半点容忍之心,他可以拿费仲、尤浑二人开刀,时不时用双蛟锏将他们鞭笞一顿,杀鸡儆猴,让他们安分一点,但走后就不一样了,止不住要兴风作浪。

本就是强压才能形成震慑,一些朝臣内心怕是早就已经不满,颇有怨言的他们,最有可能的就是将不满倾泻到大王身上。

若是在平常没什么,但这个关键时候,若真的置国体于不顾,那大商就危险了。

不发作则已,发作则没得回旋,大王在无人可助的情况下,面对朝臣,将无招架之力。

他们甚至会拿那些被他鞭打的大臣说事,认为当众鞭笞大臣有有失体统,在这个时候讨要说法。

认为即便是太师这样做也不合宜,有失朝廷体面,虽然他们从未当面说起过,但他走后,就无需再惧怕了。

在他们的逼迫挟制下,大王还能做什么?

大王能自省,难能可贵,不趁着他清醒的时候有个论断,等他糊涂起来,就没法办了。

最好是另派人出征,比如说黄飞虎。

由他坐镇朝堂,总比黄飞虎强。

主要是他不相信黄飞虎会有相应的能力,会镇得住那些朝臣,也不相信他能真的为大王做什么。

让他出征,是无人可选,还要担心他能不能担得起重任。

不能也没办法,外乱随时可定,一旦祸从内起,不仅外乱不定,内祸也会加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