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幽尸之地279(1 / 2)

林阳望着手中的徽章,不自觉地低语:“大林镇魔司?!”

林新闻言一愣,不自觉地问道:“你说什么?”

“嗯?”林阳回应,“我说的是大林镇魔司!”

林新看着他:“你是说,那徽章上刻有‘大林镇魔司’?让我看看!”

由于角度关系,林新无法看见林阳手中的徽章。

林阳看了看张凌,见对方无动于衷,便持着徽章走过去,递给林新。

林新手一触即知,徽章的讯息立刻浮现在他眼前。

【物品】:镇魔司令章

【级别】:下品法器

【功能】:身份象征

【详述】:大林镇魔司的专属身份徽章,唯有校尉级别以上主官方可佩戴。此乃统帅级别的令章,持有者可自由出入镇魔司及其大部分隐秘禁地...

林新心中一惊!他急速翻转过符牌,背面清晰刻着“大林魔禁司”五字,两旁还附有两个微小篆字,是林阳未提及的。

张亮!

林新的脸色瞬间变得震惊。

张亮?!这令牌竟是刚才那位神秘人自怀中取出,难道他就是张亮?

大林魔禁司?!魔禁司统帅?!

林新心头瞬间涌上一个大胆的推测!

此刻,林三悄然靠近。

他注视着符牌上的大林魔禁司与张嘉之名,脸上满是困惑:“大林魔禁司?!张亮?!”

“张亮?!”

林阳和潘子也凑近过来。

“三爷,这个大林魔禁司是什么来历?为何我从未听闻过?!”潘子疑惑问道。

林三瞥了他一眼:“别说你,就连我也未曾耳闻,恐怕是古代林境的一个秘密组织,这类机构各朝皆有,但流传下来的信息极少。比如汉时的绣衣直指,三国的校事官,林代的梅影秘卫,宋时的皇城司,清时的黏竿处,这些都是各代的隐蔽势力。而明朝最为人知,有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而这大林魔禁司应也是类似的神秘组织。”

林阳皱眉:“为何我感觉这个名字不太像是秘密组织?镇魔……镇魔……听起来更像对抗邪恶妖魔的机构。”

林三这次并未责备林阳,反而赞同地点点头:“没错,古人的命名都很有深意,不会随便取名,这个魔禁司,的确与秘密组织不太相符。”

“那么这个张亮呢?为何我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潘子又问。

林三嗤笑道:“你对其名字熟悉,恐怕是因为你喜欢看奇幻戏剧,想一想最近是否看过某部剧中有个角色叫张亮的?!”

潘子顿时眼前一亮,猛地一拍手掌:“对啊,我说怎么这么耳熟呢。”

林三白了他一眼,继续说:“说到林朝,其实也有一位张亮,而且声名显赫!他是林太宗李世民的心腹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李世民还未登基前,这个张亮便追随于他,可说是开国功臣。”

“之后李世民即位,任命他为怀州总管,册封为长平郡公,后来担任过许多官职,如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子詹事、洛州都督,还被封为国公。可惜李世民去世前三载,他因被指控叛逆而遭到处决。”

潘子惊叹不已:“哇,原来是个握有实权的大人物啊!”

林三摩挲着下巴,一脸沉思:“问题在于,这个符牌上的张亮,是否与那位张亮有关联?或者他们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林阳和潘子立刻瞪大了眼睛。

“什么?!同一个人?!”

林阳急切地接口:“这令牌可是刚才那位血魔尸手持的,很可能就是它的,若是一个人,那岂不是说,它就是勋国公张亮?!”

林三紧锁眉头:“我明白这听起来难以置信,但不知为何,我直觉这两个张亮,实乃一人。”

“可这说不通啊!”

林阳反驳道,“张亮乃魔族叛徒,已被正法,怎可能在此现身?!”

林三一时哑口无言。

“不!他确是勋国公张亮!”

林新在一旁忽然插话。

“什么?!”

三人皆惊讶地望向他。

林阳立刻追问:“有何凭证?!”

林新反问:“你了解张亮的来历吗?!”

“张亮的来历?!”林阳一愣。

林三则双眼圆睁,看着林新:“你的意思是?!”

林新淡笑道:“看来三爷你已领悟!张亮出身贫瘠,生活困顿后加入了瓦岗起义军,他隶属于英雄徐世积麾下!”

“而徐世积便是李积!后来也是李积引荐他至李世民面前。即便后来位极人臣,封爵拜侯,他对李积始终心怀敬意,常言无李积,便无今日之张亮。”

听至此,林阳与潘子瞬间领会了林新的暗示。

“那石碑刻着李积的事迹及林高宗李治的赞誉,若是此处为李积之墓,张亮前来守护也并非怪事!”潘子惊喜地分析道。

然而林阳旋即摇头:“不,这仍无法解释张亮的奇异存在。历史记载他因叛国遭处决,怎有资格守护李积之墓?况且我记得没错,李积享年七十六,逝世时李治哀痛不已,下令停朝七日,并赐棺厚葬于昭陵。下葬那天,李治亲至未央宫故城,登楼送行,悲泣不止。”

“可张亮离世时,李世民仍在世!一个死去二十载之人,如何为李积看守墓地?!”林三闻此,立刻明白,两人的关系与时间线不符。

林新轻叹:“你真以为历史记录尽是真相?!假设张亮根本未死呢?!”

“未死?!”林阳忙反驳:“我也深知历史并非全然可信,因为它由人书写,而人总有偏颇,绝不可能完全公正无私。许多历史都是为迎合帝王或高官而编纂,其实不过是统治者的官方言论。另一些历史,则是史官个人的想象之作。”

“比如《史记》中许多生动的对话和情节,仿佛置身其中,可司马迁并非亲历者,他仅凭零星记载重组历史,他又如何得知那些对话与情节?因此显而易见,那些修辞技巧多源于他的想象。然而,张亮之事无法自圆其说!若他未曾受刑,也未叛国,史官为何要给他扣上叛国贼的帽子?要知道,古人极其看重名誉!”

林新轻轻颔首:“你的推理相当精辟,若在寻常世界,无疑正确。但在此非比寻常之地,又会如何呢?”

“非比寻常?!”林阳一脸困惑。

林新感知体内的创伤正被神秘力量缓缓治愈。他沉吟片刻,决定借机将封魔碑的秘密揭示给他们,以免他们日后再挂念此地,万一不慎释放了地下囚禁的魔物,后果不堪设想。

“实言相告,我对这大林镇魔司有些了解。”林新道,“此镇魔司乃李世民暗中创立的一支秘密部队,颇似曹魏时期的摸金校尉,专为寻找传说中的永生秘宝。由于常在古墓中遭遇邪魔异兽,故以镇魔司命名。”

咳咳咳……当然,这些都是林新凭空构想的,他对大林镇魔司的真相一无所知,只能凭借当前线索虚构故事。

“刚才那石碑并非李积之墓志,名为封魔碑,乃神器一件。若不信,回去自可察觉其奥妙。正如其名,此碑的使命便是封禁魔物。我猜测此处或许为镇魔司封印妖魔的禁域,那些尸鳖、傀儡、血尸都是守护者,防止外人误放魔物,扰乱世间。”

“若以此推测,许多谜团便能解开。巨人族说不定就是镇魔司的秘密卫队。李世民重视声誉,自然不愿这掘墓部队公之于众,故史书无从记载镇魔司及巨人卫队。”

“又如张亮。你可知,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一人的身份颇为离奇,生平言行亦显不可靠,此人正是张亮。他何以能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中?要知道,当年为争此荣誉,不知多少贤臣猛将争斗不休。”

“我曾阅一古卷,记载张亮未从军前,为养家糊口,常涉足盗墓寻宝之事,对墓穴之道了如指掌。我揣测,这或许是他飞黄腾达,深得李世民倚重的关键。张亮为李世民发掘墓中神物,因此倍受器重。”

“至于他谋反之事,被赐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世民仅处决两人,一为侯君集,一即张亮。”

“侯君集确因叛逆获罪,铁证如山,李世民虽有意饶其一命,但在群臣反对下才行刑;而张亮同样以叛逆之名被指控,但缺乏实证,仅凭他人告发,李世民仍执意将其处决。”

\"难道你们没察觉异样吗?!自玄武之门的动荡以来,李世民对声誉的维护近乎痴迷,为了彰显他的仁德之威,他推行了一系列的仁政,并宽恕了众多臣子,即便他们犯下过错也极少遭受严惩。

\"魏征多次公开反驳他,甚至逼迫他亲手扼杀了心爱的神鹰,李世民虽然对他怀恨在心,却始终未曾动过杀意;侯君集图谋颠覆,铁证如山,李世民仍试图饶他一命;然而张亮,只因一个莫名的指控就被赐死,你们不觉得这很古怪吗?!\"

林三等人听得瞠目结舌,李世民竟建立了驱魔司,专门探秘古墓寻找神器?!

这里并非李积的陵寝,而是驱魔司的一处封印恶魔的禁域!张亮是个盗墓者?!这样的设定太过离奇,让他们无从置喙。

只有林阳傻乎乎地顺着林新的思路,问:\"照你这么一说,确实诡异,这是怎么回事呢?!\"

林新看着这几个被自己说得云里雾里的朋友,心中暗暗窃喜,继续讲述:\"我想,或许是因李世民那时身体日衰,生命垂危,他急切需要张亮寻得长生神物,同时也为了掩盖此秘密,才让张亮假扮死亡。遗憾的是,长生神物岂是易寻之物,估计直至李世民离世,张亮也没能完成使命。\"

\"于是,张亮无法堂而皇之地复活,只能在驱魔司中匿迹,最终为了守护这片禁地,他自甘成为陵墓的守护者。就连李积,也可能是驱魔司的一员。你们看,这样解释,所有的事岂不是都有了答案?\"

林三几人互相看了看,最后居然都点头赞同。

林阳道:\"林新,你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 林新差点笑出声来:哪有什么道理,全是我瞎编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