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冯小武送野鸭(1 / 2)

那粮店与他的记忆相仿,呈筒状并带拱型顶盖的平瓦房,涂了黄色石灰粉饰外层,铁制的大门口褪色严重,因为常搬运面粉而显得尘封脏乱。一进店便看到柜台前,那里的女士们,包括开票收钱的一流人员,她们接过居民手上的粮本,根据居民所需的当月配给粮食填写购粮单据。

柜台侧面排列一溜约一米高、七八十厘米宽的巨大粮槽,分别储放白米、面粉、玉米、谷物等各种杂粮。每一个粮槽上方有一个粗尖头的白铁漏斗,下面还有一条厚铁抽条,拉开时,就能把粮槽中的粮食送进等待的袋子。

在角落,配有用于称米面的秤以及一些浅边的白铁圆篮,工作人员对照单据量取之后会告诉你要去哪里排队等着装袋。

将带来的面粉口袋调整到漏斗下方,工作人员准备好称好的粮食,便告知开始填袋的指令。

粮食装到袋口处,讲究的服务员还会轻击漏斗,确保壁挂的粮食完全落下袋内。

另一边,黑漆漆的大油桶一字排开,外侧的一个还连接了一根白铁管道及一个带阀门的计控油秤。这个标尺划分出油品从一两到一斤的区间,按需定量取油。

李志强家人口不多,每人定量半斤豆油,合全家每月需要二斤半的总量。对此时代豆油不够吃的局面,他感到有些无措,因为即使是在日常烹饪中,哪怕使用少许,豆油的耗量也是迅速见底。

豆油短缺导致80年代大部分人在买肉时会选择肥肉,因为它价廉且肥油充足,能在烧煮食物时榨出动物油脂提香。然而对重生的李志强而言,这种猪油的口感奇怪且富含高胆固醇,多吃对健康可能不利,他是颇为排斥的。

在排队领取口粮证,交款购票并撕下小纸券的一系列繁琐流程中,足足耗费了近一个半小时。这样的效率让急性子的李志强感到无比的煎熬。

李志强一共购置了十斤糙粮、十斤大米以及二斤半的豆油。他在桶前装好米和粗粮,用两只洁净的白布袋承装妥当,又前往油区领取相应份量的豆油。看着这堆东西,李志强脸上的表情不由得变得凝重。

短暂深思后,他把两个布袋口巧妙地交叉系在一起,做成可以担肩的双肩袋。尽管费劲背着粮豆回到家中后疲惫不堪,李志强却径直爬上了热炕头,暂时搁置了其他事,只想着生活艰辛,必须倍加奋斗的决心。

一周后的星期六,他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并进行晨跑,还没等李准备早餐,他早已准备好,只待冯小武接他去伐竹乡。一顿丰富的早餐备好了:二掺的干粮、粥品、一碟黑大白菜、一盘腌菜,还有一篮子冯小武特意带来的切四分的咸鸡蛋作为惊喜。

还未入座,李文龙就宣布他和母亲有事要外出,嘱咐儿子在家需听从太祖父太祖母的话,不可擅自出门闯祸。此时门外的门铃响起三声——门上的转盘咔嗒作响,那是通知主人来者不善的小小仪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