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系祸水_分节阅读_第2节(1 / 2)

  “二位好姐姐,现如今可不是斗气的时候。

  眼下最紧要的,是想着应该如何保住这门婚事。”

  “大姐,三日前的事外面传得不像话,你若是再被王家退婚,今后若想要再嫁人便是比登天还难,其实旁人信不信你,现在并不重要,只要王顺良信你,就足矣抵过万难。

  你二人订婚三年,你的脾性品德到底如何,他自然都看在眼里,姐姐你哭一哭求一求,只要他这个未婚夫还念着旧情力撑你到底,只要他能让亲事如期举行,只要你身披喜袍嫁入王家大门……待日子一久,外头那些嚼舌根的,自然会打消些心中疑窦的。”

  全家的声誉事大,女儿家后宅中的龃龉事小。

  孰轻孰重,尤玉珍到底还分得清,她将气焰收了收,只冷嘲热讽道,

  “三妹妹这话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

  那王顺良不是很喜欢你么?否则当初岂会三番两次上门求娶?且这几年,要不是你没日没夜做针线活,换来银子帮衬着王家,只怕他王顺良穿衣都破洞,吃菜都少盐,书册都买不起,更别提现在能高中了。

  一哭二闹三上吊你总会吧?依葫芦画瓢将流程走一套,他说不定会心软,能糊弄过去这一遭呢!”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这都是最优解。

  可只有尤妲窈自己心中清楚,如今任何伎俩都是在做无用功,上一世王顺良不仅没有框助她脱离困境,反而头一个与她撇清了关系,退亲这件事,已盖棺定论,绝无任何转圜的余地。

  开局这一战,她注定会输。

  可就算是输了又如何?饶是如此,也不能让王顺良将她视若弃子般,丢抛得彻彻底底,赢得太过彻底。

  此时,院门外快步走进来个婢女,禀报王家人现在已经登门,被门房引向茶厅去了。

  竟来得这样快?尤玉珍与尤玉娴都觉得有些意外,可趁着她二人愣神的功夫,尤妲窈似是早就预料到了般,已跨出房门,踏下石阶,稳步朝外走去。

  尤玉珍只当她听进去了方才的建议,正火急火燎想要去尽力挽回这桩岌岌可危的亲事,不由得跟上去叨絮道,

  “待会儿你同王顺良见了面,记得务必姿态要放低些,说话时言语哽咽些,若是再挤出几滴猫儿泪,便是再好不过,既然是要卖惨喊冤,你这身衣裳是不是不太合适?要不然你换身白衣,钗镮就不必了……”

  尤玉珍紧跟在身后,掰着手指头说得正入神,可前头方才还脚下生风的人,步履蓦然截停,使得她一个猝不及防,迎头就撞了上去,正在她揉着额头又要发作之时,对上了尤妲窈那两汪清水似的凤眼,

  “谁说我是要去挽救退婚?”

  难道不是么?

  尤玉珍与尤玉娴,以及跟在身后的一大群妈子丫鬟,尽数都懵了,脸上挂满问号,“…什,什么?”

  既然已经做了别人口中的贪淫祸水,尤妲窈倒不介意在此关键时刻,耍些放刁撒泼的手段。

  她微微垂下眼眸,乌羽般的眼睫轻颤了颤,在下眼睑扫下一层暗影,

  “王顺良既决意认为我是狐媚祸水而退婚,那我便务必让他明白……

  狐媚女子招惹起来容易。

  可若想甩脱,不褪一层皮,难。”

第二章

  前院正堂,上好的碧螺春被冲泡好后,被仆婢低头奉了上来,袅袅冒着热烟。

  可现在根本无人有心思品茶。

  作为理亏方,坐在左侧首位的尤闵河,硬是将拳头攥了又攥,在沉默许久后终究率先开口道,

  “……听贤侄方才的意思,已决意要退婚了?”

  王顺良蛰伏多年一朝高中,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回起话来,态度也倨傲得很,他先是默了默,紧而嗤笑了声,

  “我以为方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听这语气,压根就不像是个晚辈在同长辈说话。

  订婚这几年,王顺良也登门拜访过许多次,可从来都是有礼有节,进退有据,从未有过半分不恭,不过外头那些传闻愈发不像话,王顺良在外行走时难免会被人讥讽嘲笑,尤闵河想想便也能理解了。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但凡还有一丝转圜的余地,尤闵河为了自家女儿考虑,也要尽力撮合。

  尤闵河耐着性子,尽量避重就轻,模糊重点,在其中周旋着解释道,

  “贤侄可是听信了那些传言?

  其实那日我也在场,看得一清二楚,窈儿不过是褪了外衫,躺在塌上休息而已,那个小厮就只站在塌边,连塌都未上,那些污言秽语,全然是他惊慌失措下,为了撇清自身说的胡话……”

  “可怜天下父母心。

  事已至此,尤老爷竟还在为她粉饰太平。”

  坐在右首位的王刘氏听不下去,冷言冷语打断道。

  这门婚事,是三年前儿子王顺良自己做的主。

  王家家世不显,子弟们的心思也不在读书上,已经接连好几代都没有登科过了,当年王顺良连续三次名落孙山,沮丧不已,若是按照举人的身份入仕,只能按照朝廷依据实缺调派上任,这辈子能混得个八,九品,就已经算得上是很好。

  还不如在姻亲上动心思。

  尤家,显然王家当时能够得上的最好选择。

  家主尤闵河官任七品,乃国子监监丞,手中虽无实权,可在官场浸*淫多年,到底也有些人脉,若能与这样的人家结亲,对于一个举子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听说尤家有三女,一庶两嫡,儿子自然也不敢肖想能娶嫡女,所以退而求其次求娶庶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