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各方猜测(下)419(1 / 2)

十一月十五日,元朝大都皇宫中,忽里温正准备外出狩猎,却见国师也呼温急匆匆的入宫。

待到也呼温走到近前,忽里温笑着说到:“怎么,国师也要一起去狩猎?”

国师无奈的摇摇头,道:“老夫老矣,开不了弓了。”

忽里温笑道:“汉人有句话说的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国师不可妄自菲薄。”

也呼温没有继续纠缠这个话题,递过去手中的信纸,道:“大汗还是先看看这封奏报吧!”

忽里温接过信纸,展开来一看,纸上的话很简短,只写着:九日,巴日尔应越朝内阁阁员、户部尚书唐海刚之约,夜游玄武湖,被刺杀,当场死亡。越朝正查处中,尚未有何消息。其余的是时间和奏报人。

忽里温拿着信纸发了一回呆,巴日尔南下是国师举荐的,这是一个肥差,当初不少人想要。但是考虑到国师的代金券之策,巴日尔一直参与,情况比较熟悉,就答应了让他做着贡赋检点官。没成想这南下的事情没有办好,却被汉人杀死了。赶紧安慰国师道:“万望国师节哀,切莫过于悲伤,我定会为巴日尔讨回一个公道。”

也呼温摇摇头,道:“巴日尔是老夫的学生,跟随老夫几十年,如今身死南朝,是要他们给个交代。只是这样一来,我们的部署恐怕会有变故。”

此时忽里温已经脱下皮甲,今日怕是不能外出狩猎了,延请也呼温入座后,道:“国师以为局势会如何变化?”

也呼温端坐在矮榻上,道:“按照此前的计策,如果吴、越答应我们增加贡赋额度,就会是我们明年大军南下的军饷。若两朝都不答应,则会以强制推行代金券为替换条件。这事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谈完,恐怕想有结果,怎么着也得到明年年初。届时哪边不答应就发兵攻打哪边,两朝都不答应就同时发兵攻打两朝。”

“从他们之前送回来的奏报看,两朝对增加贡赋额度显然是有心无力。只增加一点对我们来说也无甚意义。至于代金券,两朝态度是模棱两可。问题的关键是卡在他们能不能印制代金券一事上面。这事没得谈,但只要最终时间拖到了,我们准备充足了就能南下,届时就能逼迫两朝同意。”

忽里温这时插话道:“没错,按照既定策略是该如此,现在巴日尔身死,国师是想再派一个使臣南下?”

国师点点头,道:“派人南下是必然的,不过这次去主要是为了巴日尔的事情,不再为代金券了。”

忽里温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不是要拖时间?难道国师准备今冬南下?”

也呼温摇摇头,道:“今冬不行,不仅我们还没准备,关键是大皇子他们那边也毫无准备。如果今冬南下,恐怕他们没机会动乱。”

忽里温点头道:“国师言之有理,但为何不派人南下处理巴日尔之事,顺便继续和越朝商谈代金券之事?”

也呼温眼睛一眯,道:“大汗不觉得巴日尔遇害颇为奇怪?”

也呼温对巴日尔遇害并没有太大感觉,倒也认为汉人刺杀元朝使臣倒也正常。问道:“何怪之有?”

也呼温道:“老夫一路走来,都在想巴日尔死于何人之手。吴朝嫁祸?恐怕没那么大能耐,再者也无必要。越朝杀的,岂不是白白送把柄给我们?越朝的民间义士?奏报上说的清楚,请客的是越朝的内阁阁员、户部尚书唐海刚,他可是越朝皇帝最为倚重的心腹之一。平常护卫定当十分周全,岂会那么容易就让刺客成功。而且从奏报时间上来看,刺杀是九日晚间,奏报是十日午间发出的,那时都没有什么消息,恐怕那刺客很不简单。如果是所谓的民间义士,越朝那边不会没有消息。而且为何在那个时候杀害巴日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