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各方猜测(上)417(2 / 2)

老监正低着头,答道:“两个凶手恐怕早已逃之夭夭,两人的身份也必然是假的,想要追查到幕后真凶恐怕不易。以往这种事情说难查是难以找到直接证据,说好查也简单,只要看杀死元使谁获益就行。”

皇帝点点头,道:“说下去。”

老监正继续道:“天下间有杀害元使的想法和能力分大小两方面。先说大的,无非就是元、吴、越三朝,我朝自不必说。元朝有这个能力杀害自己的使者,从而让他们找到敲诈我朝的借口,但以两朝的实力来看似无必要。吴朝嫌疑最大,据报元朝同样派了贡赋检点官出使吴朝,目的是一样的。如果人是他们杀的,或许有激化我朝和元人的矛盾,减少他们朝内的压力,他们好从中渔利的想法。但微臣觉得似乎不大可能,我朝若是不好受,吴朝也跑不了,这是元朝前国师定下的平衡策略。”

“大的都不可能,剩下的就是小的了。有三种情况,一是唐尚书的仇人,想要嫁祸给他,可这样何不直接杀害唐尚书更好。二是定边军,蓄意挑起纷争,武将才能有地位,不过老奴觉得孙思源没这个胆子,既没胆量干这样的事情,也没胆量主动挑起两朝纷争。三是民间的所谓义士,元使南来多时,尤其是此前市井上流传出代金券之事,士民反对者众。可老奴依然觉得不可能。”

皇帝对市井上有关代金券的传言感兴趣,道:“士民反对居多?为何又不可能?”

“代金券毕竟只是一张纸片,元朝那边也是国师强制推行了几年,才慢慢被接受。我们这边除非是朝廷强制推行,否则哪个喜欢用手中的真金白银换一张纸片?至于不大可能民间所为,老奴是觉得所有人似乎都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那个高兴。”

“现在只查明那个高兴是江宁人士,父母早亡,没有兄弟姐妹,一直都是孤身一人在市井中厮混。此前消失过一段时间,前几年才回到江宁,然后进入唐尚书府上做仆役,慢慢的获得了唐府管家的信任。陛下,针对唐尚书的布局恐怕早几年就不声不响的进行了,或许是为了搜集消息,或许是另有目的。陛下,这种事情我朝初创时的内侍监还能做到,现在的内侍监也是有心无力了,更不用说普通的民间人士。”

老监正的话看似废话,实则很有道理,尤其是最后提出的那个高兴,让皇帝隐隐觉得几年前就对唐海刚布局,定边军似乎没有这样的心机和能力,那会是谁呢?杀害元使又能怎么样改变局势,谁又能从中获利?

皇帝没有说话,老监正接着说:“都有可能,又都不可能,现在只能反过来想,以此倒推就是巴日尔死了之后会怎么样,谁会获利最大?巴日尔之死,第一种可能就是元朝以此为借口从我朝敲诈一笔赔偿,很有可能就是增加贡赋额度。第二种可能就是另外派一个贡赋检点官南下,继续此前的谈判。如今老奴已相信唐尚书当初的推断,元朝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推行代金券。第三种可能是元朝以此为借口,和我们开战。”

“既然元朝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推行代金券,那第一种就可以忽略了。而第三种,老奴觉得元朝也没这个打算。最有可能的还是第二种,但以老奴判断,结合唐尚书这些日子和巴日尔的谈判来看。双方最终的争议就是我朝能否印制代金券。这是根本分歧,元朝恐怕不能答应。而如果元朝答应不了这个,想要在我朝推行代金券实际上并无可能。所以最终还是可能走上开战之路。”

“老奴昨夜收到巴日尔被杀的案报后,才豁然开朗。关口就是这个代金券,实际上巴日尔死不死的都没关系。答应元朝推行代金券,巴日尔死就死了。不答应元朝推行代金券,早晚元朝还会有另一个人来逼迫,巴日尔死了也就是激化矛盾,加快这个过程。”

“元朝悍然南侵,吴朝肯定也不能置身事外,那到时就天下大乱了。天下大乱的能给谁带来好处?谁又想天下大乱?老奴实在想不出谁想要这个结果,也宁愿自己的推断是错误的。”

虽说老监正这番推断有些骇人听闻,但是皇帝还是认为很有可能,尤其是代金券之事。刚刚心中似乎抓到了点什么,立马就被这个重点给掩盖了。

现在元朝的要求已经看明白了,逼迫朝廷强制境内军民使用代金券,但朝廷又不能自行印制代金券。如果答应元朝要求,整个越朝的财富被元朝攫取,朝廷还担了骂名失了民心,最后是不亡也亡。如果不答应,恐怕元朝最起码也要陈兵边境,威逼朝廷答应,或者像老监正所说,巴日尔死了有了南侵吞并两朝的借口,到时说不定就是直接被武力灭亡。该如何应对,皇帝这会已经彻底慌了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