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南朝风雨9404(1 / 2)

巴日尔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江淮党和江浙党诸人差点忍不住笑意。倒是杜文心还算镇定的说:“看来老夫的脸面还是值点钱的,使臣何不打老夫几巴掌,把贡赋额度再降低一些。”

巴日尔嘿嘿一笑,道:“我对老大人可无半点不敬,实在是大汗给我下的命令如此,我也无能为力。”

杜文心冷哼一声,道:“既然如此,老夫就等着你们来抢了。”

巴日尔见状,看了眼杜文心,转身面对皇帝,道:“皇帝陛下,此次南来有赖陛下和诸位大人款待,巴日尔感激不尽。南来之前,家师一再告诫巴日尔,和贵朝大臣好生商议。此行无功而返,他日再见怕是要兵戎相见,此亦非大汗和家师所愿。巴日尔就此告辞!”

巴日尔的话说的客气,态度似乎有所变化,而且赵世卿、杜文心、唐海刚等人从巴日尔话中敏锐的捕捉到了家师这两字,似乎此前巴日尔提到的一直是元朝大汗,对于国师也呼温倒是未曾多言。话到这里,似乎谈判已崩,可当真要面对元朝的军队时,原本因为蒋子明新军生起雄心的赵世卿胆气又不足了,赶紧给心腹唐海刚使了个眼色。岂不知唐海刚此时已经想起之前苏圣平托人说的元人的目的。这些日子巴日尔绝口不提增加贡赋额度之外的事情,搞的唐海刚因为那天朝会的推测发言隐隐成为了笑话。此时,听到巴日尔说起师父,反倒是明悟了。

赶紧站出来拦住巴日尔,道:“使臣,增加那么多贡赋额度确实非我朝所能承受,以贵朝大汗和国师的智慧定然知晓这一事实,就算贵朝近年来天灾不断,使臣为何苦苦相逼?久闻贵朝国师大人智慧无双,是否有何策略可以稍缓两朝的困境?”

巴日尔看了眼唐海刚,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转身面对皇帝,道:“陛下,家师和我都久慕江南风物,确实不愿两朝百姓受这兵灾之苦。曾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真要兵戎相见,付出的军资将远远不如增加的贡赋。倒是让我了解过贵朝的情形后,可以和贵朝商议一番。”

赵世卿看着巴日尔,道:“使臣请讲。”

巴日尔道:“我朝土地贫瘠,所产远不如南方两朝,几十年来四海平靖,不仅我元人,就是汉人的人口都大量增加,增加贡赋额度实属逼不得已,尤其是贡粮。家师所言要改变这个局面,最好的办法是我朝民间从贵朝民间大量购买。”

“但是,民间购买的话,商贸往来实属不易,尤其是边境地区盗匪众多,携带大量金银南下不安全。所以,家师就想把在我朝已经实行多年的代金券之策推广至南方两朝,便于民间商贸往来。家师曾经建言我家大汗,如若贵朝推广使用代金券,那么贡赋额度可以酌情减少至贵朝财政可以承受的范围。”

“陛下,各位大人,这是家师好不容易才说服我家大汗的,只是大汗不甚同意。贵朝如若接受,家师将会竭尽所能说服大汗。这是贡赋额度不变的先决条件,如若贵朝不答应。巴日尔也不再叨扰,立即返回大都。”

巴日尔所说的买粮需用代金券完全就是一块遮羞布,完全是强词夺理,用来给越朝的理由罢了。众人这才觉得元朝真正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在南方推行他们所谓的代金券。

当时众人听到唐海刚的预测时,虽说觉得新鲜,但后来巴日尔的表现又不是这么一回事,内心纷纷嘲笑唐海刚。要不是唐海刚是在巴日尔来前就预测了,众人还要以为是他和巴日尔沆瀣一气。现在巴日尔来这么一下,众人倒是纷纷对唐海刚投来赞许的目光。

赵世卿心中对唐海刚的表现也十分满意,巴日尔既然提出了新的说辞,尽管此前朝议时,唐海刚已经粗略说过代金券一事,这会自然还要再行商谈。因此,就以朝廷需要了解一番,让巴日尔先下去休息。

巴日尔走后,赵世卿开口道:“果然如唐尚书所料,元人要么是大幅增加贡赋额度,要么就是要朝廷使用他们的代金券。此事到底如何处置,我看还是由唐尚书主理,礼部全力配合吧!”众臣齐声应诺。

众臣退下后,赵世卿又把唐海刚留了下来,详细听了唐海刚关于代金券的事情,没想到越听越是心凉。唐海刚详细的把代金券的由来、利弊等跟赵世卿说了个通透。一对比下来,增加贡赋额度,是苦了百姓,朝廷要担骂名。这要推行代金券,面上看起来是对两朝官府和百姓都有好处,可如果越朝不能印制代金券的话,朝廷和百姓将双双受制于人。既然有了新的说法,就让唐海刚去和巴日尔谈了再说。

小朝会保不得密,很快元人不再要求增加贡赋额度,反倒要求朝廷推行代金券的事情就传遍了朝野。皇城根下臣民最是喜欢议论朝政,没几天时间关于代金券的事情就沸沸扬扬。

一开始,有些人还没搞清楚那代金券是怎么回事,待到市井上有些人做出解释后,方才知晓了这代金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老子才不信那劳什子代金券,废纸一张,远不如金钱揣在怀里实在。”

“那些个商人倒是有人反对,有人赞同,不过还是担忧的多一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