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正德遗言(1 / 2)

“早该定了,偏偏公谨慎至此!”

蒋冕其实比杨廷和更急切地想拥立朱厚熜。

因为朱厚熜这十多年来疯狂立笃学好礼的人设,所以许多文臣早已对朱厚熜充满好感。

尤其是在正德病重后,不少性子急切或耿直的文官都已经开始认定朱厚熜为未来天子。

何况,按照朱元璋规定的皇位轮序法则,要是正德不立嗣,只按轮序来,朱厚熜已是最当立为新君的人。

所以,蒋冕在杨廷和这么说后,就埋怨起杨廷和来。

杨廷和也不好多说,只面露愧色。

“湖广已经来信,兴世子不但待朝臣甚厚,还律己极俭,每顿餔食以野菜豆腐与稀粥为食,说是为察百姓之苦,明祖宗之恩。”

尽管蒋冕早就主张以轮序之法立朱厚熜为帝,但杨廷和还是将王綖告知的朱厚熜的情况告知给了蒋冕。

蒋冕听后不禁颔首,且在想到正德朝对他们这些文臣造成的痛苦后,就不由得落泪而叹:

“良主再现也!”

“司礼监魏公公到!”

这时,外面传来一中官的公鸭嗓音。

杨廷和和蒋冕忙收起了一脸喜色,顿时露出惊惶之色来。

因为一般司礼监内臣不会轻易到内阁,毕竟这里面存在忌讳。

所以,司礼监和内阁沟通,素来只通过文书房的太监传递消息。

只有皇帝传了口谕,司礼监的太监才敢直接来内阁见阁臣。

而现在,司礼监太监魏彬突然来内阁,原因只能是正德皇帝病情到了大渐的地步!

“皇爷口谕,国医力竭矣,请拟旨以万金重赏寻名医于民间。”

魏彬含泪来到内阁诸阁臣面前,躬身行了一礼,并转达了正德的话。

蝼蚁尚且有偷生之恋,何况是作为皇帝的正德?

只是正德知道他现在已经很难再控制大明官僚集团,也知道肯定有很多文臣已经巴不得他尽快驾崩,别在折腾,所以他在给内阁传最后一句口谕时,用了请字,他希望杨廷和能看在师生之情的份上,为他这个皇帝再做一次事,去逼迫天下的官僚们为他找寻民间圣手。

毕竟太医院的太医素来就是京城有名的“四不靠谱”。

但杨廷和等早就巴不得正德去死,哪里还愿意调动国家机器,为正德寻找民间名医?

所以,杨廷和在这时回道:“公知上意有在,非求医也。”

杨廷和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复让魏彬一怔,目色也阴沉了下来。

杨廷和只又言:“请公告陛下,诸事勿虑,有轮序之法可遵。”

魏彬微微一叹,旋即颔首,然后就回到了正德这里,告知了正德此事。

正德听后,明白了杨廷和这是要他死,便两眼流出泪来。

他知道,他的老师是真的抛弃了他!

但正德并不恨杨廷和,他清楚,这不是杨廷和一个人就能改变的事。

因为想他赶紧挂掉的不只杨廷和一人,而是怀念孝宗旧制的整个保守派官僚集团!

所以,就算他不怕落个刻薄无情、酷待老师的骂名,以下旨赐死他的老师杨廷和的方式,逼杨廷和拟旨广寻天下名医,进而强令天下官僚,从督抚到州县,都去寻找名医,天下大多数官僚也不会认真寻访的。

要不然,正德也不至于用“请”的方式来求内阁,而是直接下旨让内阁拟旨。

他对此其实也没抱什么希望,不过只是在驾崩前挣扎试探一下他老师杨廷和而已。

何况正德虽然素来做皇帝不循规蹈矩,但他继承了其父纯善的性子,所以他没有因此就真打算要把自己老师杨廷和怎么样。

他知道,他和杨廷和最大的矛盾还是政见上有矛盾。

杨廷和既然抛弃他,证明是会彻底抛弃他的政治主张,不会因为他是其君父亦是其学生,而再给他一次机会。

当然。

正德也明白,他在位期间,的确因为更注重军事建设且为建立强军借用刘瑾、江彬等人敛财太狠的缘故,再加上他自己屡次出边南巡,所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忽视了利于民生的各项水利建设,使得民变和灾变大规模出现,其中刘六、刘七之贼更是耗尽了天下府库之银,甚至连藩王都因此滋生野心,先后发生两次藩王作乱。

所以,正德能够理解他老师杨廷和为何要抛弃他,为何希望接下来的大明朝廷能够更多的注重民生。

其实。

他自己在平定宁王之乱后也有意主动向注重民生的方向转变,为此,他不再缺席每场祭礼,也不再轻易辍朝,开始按照礼制要求来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他甚至还在去年回京时,主动去见了杨一清,与杨一清交换意见,准备让杨一清回朝,为自己进行内政上的改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