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双向奔赴64(1 / 2)

  不是人人都要到达“罗马”,也不是人人心中都拥有着一个“罗马”,正如羡慕学长之洒脱的自己一样,或许某些时候放下执念的苛求,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这并不代表精神就能抵消掉对物质的需求,恰恰相反,只有深知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深度和温度,才能获得摒除稚嫩与浮躁的安然之乐。

  他知道自己从来就到达不了顶峰的高度,这辈子也无法做出什么可称卓越的成就,他只能尽可能地过好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保有那颗愿意对外献出微芒的真心。

  于是他开始渐渐学着去克服内耗的心态,当你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实际的事业上,这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以自己的性格,即使明白了这一点,往后定然还会遇到许多能击溃他的事件,但他既然已经决定不再重蹈覆辙,就不会陷入恶性循环从而给予自己无限痛苦。

  他感激学长点拨了迷途中的自己,顺着这样的心态往下,他也更加明知,人生中所有的重大改变,关键点都在于自己,因为做出最终决定的人就是自己。

  他同样也想基于这点,解决情感上的内耗,他此前常常将两人之间的关系画上不对等的名头,但其实,如果真正想维持住一段长久的稳定关系,他所做的应该是努力与学长并肩而行。

  对任何一个人保有特有的滤镜,往往会伤害到彼此,他理解这点,这并不代表他就要忽略对方的耀眼之处,而学长身上不那么像个“学长样”的方面也让其的形象更为完整真实,更加让他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升温。

  倘若让他说出憧憬对方的种种,他可以侃侃而谈,极尽真意,而若是让他探究复杂情感的起源与头绪分支,这便又成为了横亘于他心间,令他不禁想逃避的难题。

  对方对自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自己也因学长而改变着处世态度,一次次地鼓起勇气做出过往根本不曾有过的举动,不够理智却是心之所向。

  他们相识仅仅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放在以往,他一定会对自己下出轻浮的定义,企图用理性去分析一切,做出更稳妥不出错的决定。

  但感情实在让人沉湎,亦可以让一个人的冲动值瞬间达到顶峰,因此过去的自己对此敬而远之,他前十几年“一心求稳”的态度不容许自己沾染上这种会带来极大落差的事物。

  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害怕被辜负感情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同他有时宁可内耗也不愿做出改变的倔强一样,在无形中束缚着他的身心。

  不过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他对卓蔚成持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态度,那并非盲目,不若说是冥冥之中的某种直觉,他逐渐明白,什么是学长会做出的事情,什么是对方所坚持的信条与底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