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知恩图报186(1 / 2)

“可是之前在城里,还能暗地里帮人洗衣缝补,补贴一点家用。到了这乡下,咱们全靠老儿子一个人,这怎么行?更何况,他还要学习呢。”

于文江就说:“要不,我去问问玉瑶姐,现在药材项目需要不少人,看看她能不能帮忙安排一下。”

“若是谢知青那没合适的,也可以问问李哥。”于文波紧跟着说。

而他的话却遭到了于母的反对:“还是不要麻烦李知青了, 他一个外来的下乡知青,统领一个集体工厂不容易。”

“那我就去问问瑶瑶姐。”于文江说完,就想跑出门。

于母连忙叫住他:“等等!咱不能空手上门,等明天上午我去山上采点艾草,做些青团送给她尝尝。”

第二天傍晚,于母和于文江就一起出发,也就有了知青院后院这一幕。

谢玉瑶听了于母的话,连忙道:“于婶,我当然知道您不是那样的人。现在药材相关的分工主要有几种:开荒、种植、收购、采药、炮制这五种,您想加入哪一种呢?”

她知道于母来到青山屯的这几天,根本没歇着,一有时间就帮冯教授夫妇俩干伺候老牛的活,是个感恩、勤快、乐观的人。

于母和于文江听了,心里激动起来,于文江追问道:“瑶瑶姐,炮制也缺人吗?”

“嗯,我们想多培养一些专业的炮制人手,若是于婶有意,就可以加入。”谢玉瑶笑道,“我也建议干炮制这块,也算有点技术性。其他的要么辛苦要么冒险,收购工作又要经常往外跑,这炮制工作是最合适的。”

于母连忙道:“我想学做药材炮制,真不知该怎么谢你。”

“要不,等有空了再帮我们做点小吃?我们可没有这手艺。”谢玉瑶看了眼杨淑梅,轻笑道。

杨淑梅也笑着点头:“于婶,您需要什么食材,直接跟我说,我去买回来。”

“好好好,那我回去琢磨一下,还有什么好吃的。”于母开心地笑道。

心里暗想:这两姑娘,真是好人啊!

回去路上,于母叮嘱于文江:“你可别把谢知青的好意当成理所当然,她愿意帮助咱们家,是她的善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她于咱们家的恩情,可是深重如山,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

显然,她对于文江的态度不满了。

于文江哭笑不得,解释道:“妈,我晓得的,您从小就教育我们兄妹几人知恩图报,这些已经刻进我的骨子里了。谢知青不指望那些小恩小惠的报答,她给我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我只要努力走下去,以后能力强了,再报答不迟。”

“可你也不能当她欠你的似的,另外,以后怎么样还说不定呢,你得把谢意表达出来,别扯那些空话大话。”于母教训他。

“我明白,这不一有时间就去帮忙挑水砍柴,做一些我现在力所能及的事。”

听了老儿子的话,于母这才放过他:“总之,你要记住,报恩要趁早,最起码把态度表现在明面上,并真正的做,而不是靠说。” “晓得啦!”于文江听着老妈的碎碎念,脸上流露出笑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