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智慧(1 / 2)

孙府。

秦掌柜亲自登门拜访,孙友礼貌相迎,把人请到正堂,孙友直接表明不想再继续合作的意图。

秦掌柜道:“孙当家,无论您是否听到了什么不好的风声,至少咱们有契约,贸然毁约只怕会令世人耻笑,且以后再难有合作的机会……还望你三思而行。”

也不问缘由,直接拿契约说事。

“唉!”

孙友道,“秦当家所说,敝人都明白,这不,除了将已购回的粮食一并奉还外,连先前变卖的粮食,比市价高的部分也一并交还,这次的生意,实在是……有难言之隐,还望秦当家能理解。”

秦掌柜不解地问道:“好好的生意,怎么说不做就不做了?北方今年缺粮,就算你变卖的是陈粮,但流入市面绝对是有赚无亏。”

孙友道:“那……这么好的生意,你们徽商为何不做,要交给我们呢?”

“这就是孙当家的顾虑?实话说了吧……”

秦掌柜言辞恳切,“粮食基本都来自于运河两岸的水仓,推陈出新乃惯例,每年增补新的粮食,陈粮就会腾挪出来……陈粮通常就地变卖以减少运输成本。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但因其中牵扯到与官员间的人情往来,我徽商毕竟不是本地坐商,变卖上难免会有所顾虑。”

孙友问道:“那有没有可能,今年粮仓会出问题?”

“你是说……?”

秦掌柜一脸迷惑。

孙友显得很为难:“本来不该说,但牵扯到我孙家商誉,我只能大概解释一下……有人跟敝人讲,今年粮仓或许会出事,事发就在年底。若真如此的话,任何变卖粮仓粮食之人,哪怕是从正规途径得来的粮食,也会招惹官非,所以孙某只能……先把手头的生意放放。”

秦掌柜冷冷道:“如此道听途说之事,怎能轻信?莫非孙掌柜家中出了什么问题?若是资金周转不灵,我们徽商可以出手相帮,目的只是为了保持彼此良好的交情,以后兴济之地的生意还要多仰仗你。”

孙友摇头:“没有,没有,就是有人这么说了,我不得不信。当然,官府那边……也有风声传来,还望秦当家能理解。”

秦掌柜眼见说服不了孙友,心里窝火,却引而不发。

做生意没有强买强卖的道理,而且孙家那边的确也做出一定赔偿,双方并没有就此撕破脸。

“那……只能说遗憾了。”

秦掌柜道,“以后再有相似的生意,希望咱们还有机会合作。孙当家这两日也可以多加考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知道,知道,还望秦当家理解,之前送来的礼物孙某也一并退还。另外在下还准备了一些薄礼送上。”

……

……

秦掌柜从孙府出来,心中别提有多恼火了。

却见一辆马车停下,从马车上下来一人,容貌清丽,在穿着的白色束腰长裙衬托下,身段显得婀娜而柔软,正是孙友之女孙程盈。

“孙小姐?”

秦掌柜走了过去。

孙程盈急忙施礼,“秦当家是来跟家父谈生意上的事?可有谈妥?”

秦掌柜摇头:“令尊坚持要结束合作,只能由着他了。当初你们孙府眼巴巴求着我们,我们多方考察下来才最终答应,现在却倒打一耙,实在让人看不懂。”

孙程盈苦笑道;“秦当家您莫要见怪,我匆匆赶回来正是要与家父商量此事。如今各处粮食价格都在猛涨,没道理这个时候放弃……家父必定是被什么人蒙蔽。”

“嗯,跟令尊说清楚,咱们徽商做生意向来讲规矩,若是在生意场上被人摆一道,以后很难再合作。”

秦掌柜对孙程盈说话还算客气,拱手作别后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

……

“父亲,您到底在做什么?这么好的生意,很多客商正等着买咱的粮食呢。一船一船的粮食运来,货仓里粮食都快堆满了,转眼就能卖个高价……咱们家不比从前,在这种天上掉银子的好事上可不能有丝毫犹豫啊。”

孙程盈在父亲面前据理力争。

孙友道:“这生意本就涉及官商勾结,粮仓存粮数量有人说得清吗?万一朝廷追查起来,咱孙家非背上官司不可……”

孙程盈急得眼睛都红了:“从来就没人查过,怎会那么巧,赶上咱要做这买卖朝廷就要追查?难道有官府的人来给咱通气?”

“没有。”孙友摇头。

“那不就是了?父亲,就算朝廷要彻查粮仓,也不是兴济一个小地方的官府所能知晓,或是有人看我们生意兴隆,一时眼红,故意在你面前危言耸听。”

孙程盈仍旧不死心。

孙友道:“不是旁人提及,正是曾经的亲家公,张来瞻张兄指出其中弊端。”

“是他?”

不提张峦还好,这名字一亮出来孙程盈脸都黑了。

孙友叹道:“若是旁人,与咱们家有利益纠葛,我或许会考虑其是否别有用心,但张来瞻并不做生意,他只是来府上探望。你该知道,张家在朝中背景深厚,就算如今家族无人做官,但还是跟许多朝官有往来,兴济乃至河间府的官员都要卖其几分面子,他说的话,难道我也不听?”

孙程盈道:“父亲,他都要跟弟弟退婚了,与咱们家再无关联,听他的话有何意义?您也说了,如今张家朝中已无人。”

孙友道:“先前他去王家治痘疮的时候,外人也说他没自知之明,还说他无端生事,非倒大霉不可。可结果如何,谁都看到了,全身而退不说,还闯下好大的名声……我与他把退婚之事说定,他好言提醒,我不认为其有什么坏心思,单纯只是想帮我们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