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闺女喂豺狼(1 / 2)

城中,张家大宅。

张殷正在会见京师来客,乃张家政治同盟、故去的前兵部尚书陈钺之弟陈麟。

“……多番求见御马监梁公公,未得见,不过已见过锦衣卫指挥徐佥事。徐佥事乃梁公公义子,此番便是徐佥事纳妾……不知你可有将婚事谈妥?回去时把人带上,如此咱就算是跟梁公公有了交情。”

陈麟这趟去京师,除了见兄长以前的同僚外,便是为陈麟弟弟陈栗中举放官之事在吏部衙门奔走。

关键是通过之前陈钺跟御马监太监梁芳不错的关系,进行游说,以方便河间府本地官僚势力可以继续在朝中拥有一定话语权。

张殷闻听后,恼怒地拍了把椅子扶手:

“来瞻被猪油蒙了心,跟他说婚事时,明明点头应允了,却不知为何突然跑去给人治痘疮,到现在都没从病患家里出来,去他府上,他婆姨居然不认有此事,还将我赶了出来,只能等他回来后再行商议。”

陈麟道:“那可要抓紧了……年初吏部铨选就要走完程序,跟咱有联系的人,全都等着吏部通融。但凡梁公公能帮忙说一声,事就成了,可要是连个牵扯都没有,以现在吏部那些迂腐庸官的德性,只怕没人会站在咱这边。”

张殷满面冷峻之色:“自陈公致仕后,朝堂诸公对我河间府官员便有了偏见。”

“是啊。”

陈麟遗憾地道,“朝中马负图,继任辽东巡抚后不久就将咱安插在辽东的人给逐一撤换。如今他又总督漕运等事,连粮道等都归其打理。此人自诩清流,从不将我等放在眼里,着实可恨!”

大明成化末年,以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为代表,朝中涌现了一大批名留史册的所谓“忠贞”之士。

张岐和陈钺二人都是因罪去职,素为清流所不耻。

“好在梁公公在朝人脉宽广,万阁老和刘阁老也都秉承公义,只要这次的事能成,徐佥事定能把关系打通,以后无论咱做什么,都算是有强力臂助了。”陈麟给张殷规划美好的未来。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如今大明内阁硕果仅存的两位阁老,万安和刘吉,那是一等一的老滑头。

清流儒官眼中,朝廷的昏暗就是因此二人而起,自从“纸糊三阁老”中的刘珝致仕后,万安和刘吉就充当起了透明人的角色,在自诩忠直的文臣看来,他们除了好事外那是什么都干。

“我这同宗胞弟啊,唉……”

张殷脸上满是无奈之色,差点儿想拿出大家长的气概,马上冲进被官府封禁的王家院子把张峦叫出来好好教训一顿。

正说着话,门口家仆急匆匆进来:“老爷,出事了,咱……咱们城外那位爷已经从王家出来了,听说顺利把王家的疫病给控制住了,王家无一人去世,兴济为之震动……官府正派人前去褒奖。”

“有此等事?”

张殷霍然站起。

陈麟问道:“听说他出手治疗的是痘疮?还真给他治好了?”

家仆回道:“外面是这么传的,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尚不清楚……要不老爷您亲自去看看?”

“这不胡闹吗?”

张殷有点六神无主,来回踱步,“我张家几时有人当过大夫?来瞻简直是胡来!我张家累世的好名声都被他给败坏了。”

旁观者清,陈麟倒得很冷静,提醒道:“这不是平安出来了么?先去问问到底是怎么个情况……若是真能治好痘疮,或许以后有机会进太医院……呵……”

听起来像是好话,但更多却是讽刺。

当官的怎么可能瞧得上大夫?

尤其两家都曾出过封疆大吏,显赫一时,可不是大夫区区“中九流”的社会地位所能比拟。

张殷道:“你且先回,我这就去找来瞻,倒是要好好问问他到底要作甚!婚事你尽管放心,不管怎样都要促成,咱本地官绅的大事,绝不能因他一人而耽搁。”

……

……

张府内。

张家老少把来客一一送走,村里人嚷嚷着要摆庆功宴,张峦这次出尽风头,也需惠及乡里,于是张峦大手一挥,从王家给的五十两银子的酬金中拿出二两来,让人置办流水席,就在家门口吃席。

张峦背着手回到正堂,一脸的意气风发,却见张鹤龄正在翻秦掌柜送来的两口箱子,当即呼喝:“臭小子,脏手离那些好东西远点……被你摸过可就不值钱了。”

金氏围着条围裙从灶房出来,为了给门外正张罗着陆续摆开的流水席省钱,她想亲自下厨,听到张峦的话,不由好奇问道:“老爷,这些都要变卖吗?”

“能卖出去几样是几样。”张峦满面春风,“回头让孙府的人看看,人家送我的礼,是不是比给他的更为丰厚!谁敢说我张某人只乃一介闲人?现在不是王公贵胄来跟咱家联姻,我还不认呢!”

张延龄一溜小跑过来,笑着问道:“爹,你明天要进城给人治病吗?”

“当然。”

张峦一脸嘚瑟,随即想到什么,问道,“儿啊,你先前说的那本医书,到底是在哪儿看到的?要是有人也会这种治病的手法……”

“爹只管放心,那本书咱这边没人见过,其实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上面的内容,只要你按照书上列出的步骤施为,绝对会让你成为当世名医。”

张延龄笑着鼓动老父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