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实践出真知(1 / 2)

第二天上午天蒙蒙亮时,孙家派人来把药取走了,因为是成药的关系,孙家来人还有些惊诧。

毕竟这年头主打的是药方,直接往外给成药的很少。

上午张峦本还坐下来好好准备功课,毕竟听了儿子的蛊惑,准备去应考乡贡,可当他拿起书本才发现,现在的他根本无法静心修习课业。

“老爷,早些进城问问吧,大丫头昨日到现在都闷闷不乐,若是再不给个准信,只怕是……”

金氏去安慰过女儿,回来后面带忧色对张峦道。

张峦道:“孙家公子体弱多病,就算不是肺痨,那也是喘鸣,昨日问过大夫,那病症怕是一辈子都难治好,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去见阎王,早断早舍离也好早安心。”

张延龄在旁心说,你这个当爹的可真会安慰人。

张峦本就不想静下心读书,此时也算是给了他逃避的借口,起身道:“那我再进城瞅瞅。”

张鹤龄道:“爹,我也要去。”

“你们俩在家乖乖呆着!出去净惹事,让你娘好好管教你们!”

张峦一边训斥儿子,一边收拾家当,又出门往城里去了。

……

……

本来一家人都不指望张峦能早些回来,谁知还没到中午,张峦便归了家,回来后兀自惊魂未定,急忙让妻子给他“驱邪”。

张延龄闻听父亲回来,也到院子里瞧瞧是什么情况。

金氏问道:“老爷把事问清楚了?”

“别提了。”

张峦一脸晦气,“早早到了大宅,谁知还没进门,就遇到坊正带着人堵门……嘿,你猜怎么着,大宅那边有人染上了瘟疫。坊正问我这两天是不是进去过,我只能推脱说今天刚到,这才让走。”

“瘟疫?那……那……”

金氏一听也紧张起来。

张峦道:“乃痘疮。”

金氏听了差点儿想抹眼泪,担忧地道:“昨日里老爷带两个小子去过,岂不是会……惹上邪祟?”

张峦见妻子埋怨自己,当即板起脸:“事前谁能想到?不过我打听了一下,大宅那边不过是个长工身上起了疹子,不一定是痘疮,反正现在人已经送到牙古庙去了……听说最近城里染病的人基本被送到那儿隔离。”

金氏有些自责:“明知道城里有疫病,就不该让两个小的出门。”

“这不是没事么?”

张峦看似在安慰妻子,但更多是为了彰显身为一家之主的威严。

张延龄走出来问道:“父亲,城里的痘疮瘟疫现在很严重吗?”

张峦瞅见儿子,脸上满是不悦之色,尤其想到昨日是张延龄主动请求进城,心里更多了几分怨责,喝道:

“最近在家老实呆着,哪儿都别去。城里闹瘟疫,本来只是城东王家几个大户出问题……痘疮这疫病素来都是一窝一窝的感染,明明都隔绝了,不知怎的还是传播开来。现在城里零星就有人染上。”

所谓的痘疮,就是天花。

张延龄很清楚,这年头,每当秋冬季节天花都会流行,不分地域和贫富,只有得过天花的人才对天花病毒免疫,不然任何一个人得了都是一种磨砺。

不过这时代,对于防治天花已经很有经验了,那就是隔离。

跟防麻风病一样,不过比麻风病要好一点,毕竟天花发病后痊愈就能终生免疫,而麻风病通常要折腾好几年,所以很多得了麻风病或是出过麻风病的人都会被送到山沟里安置,进而形成很多由麻风病人组成的村庄,近乎与世隔绝。

张延龄道:“父亲没事吧?”

“嗨,我能有啥事?为父好歹也是一家主心骨,身强体壮,抵抗力强,而你娘年轻时就得过痘疮,好不容易撑了过来,她也不用怕……就是你们两个小的最近哪儿都别去……”张峦道。

张鹤龄也跟着出房来,傻乎乎问道:“我也听人说城里流行什么痘疮……爹,那玩意儿很厉害吗?”

“哼!”

张峦语气不善,“若真得了,生死各半,只能听天由命。没死的,脸上也可能会留下疤痕,你俩小子不怕,要是传给你姐姐,一脸麻子以后连嫁都嫁不出去。”

张鹤龄不由望向老母亲,道:“娘不是得过?不也嫁人了?”

“去,去!”

金氏差点儿想拿起扫帚往大儿子身上招呼,却还是出口提醒,“回头烧点水,全家老小都洗个澡,把身上的晦气除一下。最近的确哪儿都别去了,等城里疫病消停下来再出门也不迟。”

……

……

因为张家父子三人都进过城,还曾去过有着疑似病例的张家大宅,使得家里气氛愁云惨淡起来。

张峦这下也不用出门了,既不用过问女儿的婚事,也不用去借钱,算是难得清闲下来,最后只能无奈跑回房间看书。

张延龄借着给老父亲端茶送水的机会,进到主屋,看到张峦正在那儿漫不经心翻着书,近前小声问道:“父亲,您说城里有大户人家得了痘疮,他们现在咋样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