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全卖完了14(1 / 2)

人越来越多

大坝子占完了,蔓延到外面的菜市场里面。

幸好提前有打预防针,表示不排队不卖胶鞋,也不准抽奖。

方筝再一次摸摸脑袋上的汗水。

再次感慨,还好这段时间这些家伙一个都没偷懒,全部勤学苦练,一个个马步扎得挺扎实。

要不然被人一推不就倒了。

到时候一个闹不好,东西卖不成,可能还会被哄抢。

“有请第二位!”

第二个抽奖的是个大娘,老人家心疼钱,左思右想后还是觉得买三双最划算,于是拿了三双。

颤颤巍巍的手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的弹珠,老人家抽到了绿色的三等奖,但她并不想要中分头手里的电风扇,她只想要一个保温杯,这样老头子上山砍柴的时候,也能吃点热乎的。

老太太拎着三双鞋子和保温杯走了,留下一脸失望的中分头和松了一口气想捡漏的人。

第三个一叠草纸,第四个还是一叠草纸,这时人们才发现奖品不是那么好抽的。

而且抽出来的颜色弹珠被单独装起来,白色弹珠被放回抽奖箱,长此以往颜色弹珠越来越少,无色弹珠则永远不变。

中奖几率大大减少,于是人更加着急,幸好此时维护治安的城管赶到,要不然恐怕要出乱子。

郑玉笙一看城管叔叔拉得比马还长的脸,心下不安生怕惹恼了人,心思活络的他在方筝指使下,几根好烟奉上。

看人家接了,才把心放回肚子里。

时间就在众人挤挤攘攘中度过。

快到中午的时候,货已经卖了大半。

二三四等奖都有人抽过。

那个中分头的小年轻也心满意足的换到了自己想到的东西,交换的两人都觉得赚到了。

方筝也觉得赚到了,大伙儿买的高兴,她也把厂子里积压了好几年的库存卖了。

赚了一大笔。

算得上双赢。

等把库存消了,得想个法子,改改厂子里老旧的生产线,换着花样做胶鞋。

她那些手下的家人们大部分是胶鞋厂的员工。

胶鞋厂好了,他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后世有句话叫什么来着。

‘人世间大部分的烦恼都能用钱解决’

胶鞋厂转动起来了,家属们也不用到处打零工,又能回去上班了,有了收入负担减轻。

家庭氛围自然就好了。

当然目前还是先把这几年积压的旧鞋卖了再说,手底下十几个半大小子还等着分红过年呢。

下午两点多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宽大的坝子里只剩空空如也的货车,还有空荡荡几层奖品架子。

收拾好一地的垃圾,方筝紧张的坐在驾驶室里面,身后不大的地方放了几麻袋的毛票。

她想着是把钱先存到银行里,还是直接开车回厂子。

“同志,您来了,放心您要的胶鞋,还给您留着呢”

随着小花生热络的寒暄,方筝用帕子摸了几把脸,喝了口水润润嘶哑的喉咙。

小花生从驾驶室里拿出包裹着的几双鞋,递给等待外面的几个城管。

他们就是这一趟买卖,最后的客人。

“同志,今天真是感谢几位的大力帮助,要不是您几位的辛劳,现场次序哪有这么好,有您几位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啊”

方筝一开口就是恭维的话,再加上递上的好烟,跟着站了大半天的几人,丝毫没有往日的不耐烦。

作为本地的地头蛇,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方筝一行人一来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时刻监视着。

看他们只是想卖货,更没有出老千诈抽奖之类的才缓了颜色。

方筝笑着说:“您几位要不要也抽个奖什么的,咱们的一等奖还没被人摸过呢”。

几人相视一笑,相继点头。

其实他们这会儿过来,就是为了抽奖,便宜的胶鞋可能对其他人还算有吸引力,可对他们这样的,拿来基本没什么用,最多送给老家的亲戚。

之所以过来买鞋,就是为了方便抽奖,还不让人说闲话。

“行,左右咱们也是给了钱买的,可不算占便宜”

为首那人点头后率先伸手。

看了一上午别人抽奖,那些人每次把手伸进去就不由自主的紧张,这会儿轮到他自己了,那股紧张的劲儿也爬上了心头。

拿出来一看,最后一颗绿色弹珠被摸出来了,不得不说这位手气不错。

第二层摆放着一个电吹风,国营大厂生产的,作为二等奖它的价值算是里面最低的,所以被前面的人抛下了。

电吹风被拿走,另外三个人,两个抽到安慰奖,最后一个抽到蓝色的弹珠,看着老大手里的电吹风不免有些失望。

末了再一看其他人手里的草纸。

瞬间觉得方筝特意关照的蝴蝶发卡那么好看,做工精细翅膀上还有弹簧,一颤一颤的还会动。

这是方筝根据自己幼时的记忆,请厂里手巧的婶子做的。

她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很流行这样的蝴蝶发饰,那时候她堂妹正好有一对,结果被班里的小屁孩弄坏了。

小姑娘也不是吃素的。

午休的时候穿过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小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跑到她的班级,要她这个做姐的给主持公道。

所以她记得特别清楚,后来还专门研究过具体的构造,感谢她杂七杂八的爱好吧。

要不然穿书过来别说吃饱饭,都快揭不开锅了。

城管队伍走了,又有些消息不灵通的跑过来,问他们还营业不,众人只得把空空如也的车斗儿给他看。

来人垂头丧气的走了,临走还不死心的问他们什么时候再来,方筝只得打哈哈说有时间就过来。

实际上他们也不知道还要不要再来一趟,厂子里的库存也是有限的,江城周围还有七八个小县城没走呢。

到时候要是货没卖完恐怕还要来一趟,不过看今儿的火爆程度,只怕那人希望要落空。

狼吞虎咽的几人把面条呼完,几个脑子灵活的围坐在一起,其他人则在四周警戒。

今天他们带了三万双鞋过来,几大麻袋的毛票,少说也有七八万。

在这个大额钞票都少见的年代,他们无疑会成为很多人眼中的肥羊。

刚刚离开的城管,话里话外也有提点的意思,要不是他们人多又防守严密,此刻说不定已经有人过来浑水摸鱼。

她真是在支付快捷的时代生活太久,忘了九十年代初这个处处不便利的时代。

强龙不压地头蛇

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趁着天色没黑尽快回到江城,要么就在当地银行把钱存了。 两条路各有各的麻烦,各有各的优点,一想到这些,方筝忍不住敲自己脑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