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全面学习浪潮,读书人待遇174(1 / 2)

8月,整个帝国各省的省府在疯狂的抢人,要是识字的都可以直接聘任为工厂的主官,各地的省督们整宿整宿的睡不着。

毕竟张启恩光派了他们来各地上任,省督府的框架需要他们自己搭建,其余什么省、县的村参议院和民议院好办。

警司衙门、思使衙门、军屯衙门都是中央直属的,也不用省督操心。

可县一级的发展,就是他们省督的责任了,张启恩在他们临上任前可是给足了钱,压实了粮食重担,工业发展重担,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担。

内阁规划了海城经济圈、神京城经济圈、陕甘金城经济圈、金陵经济圈、粤城经济圈、蜀川渝城经济圈6大重点发展区。

可谓是在举全国之力在发展这六个地方。

人才、资源、技术、贸易等都向这些地方靠拢。

所在经济圈的省督们是第一责任人,经济第一位,其次是农业、教育、工业等,压力十分的大,就是倾斜资源,各省的省督们也是缺人的头皮发麻的厉害。

海城大学刚毕业的617名大学生,直接被各省高薪抢走,没有抢到人的,直接将矛头瞄准了大学的教授老师。

人才资源最多的南直隶,就成了各省抢人的重点,气的天天拍桌子的宋丹阳直骂娘。

李九良、孙宝成、许大维几个军方出身的大佬,不仅是行政的一把手,更是地方驻军的一把手,因此忙的更是不可开交。

再加上他们所在的地方不是战略要地,就是匪患丛生,没有一点军队的威慑,靠武装警司不是很靠谱。

但几个军方的省督们,为了发展更是将目光盯上了军队里的白云山老兵,当初1万人的老兵,此时的军队里只有4000多人了。

而且这些老兵不说各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起码都是经历过大世面的人,而且忠诚度是最高的一部分,很多都是汉语、英语、德语三语都会点。

许大维给开出了哈城大学教授、副院长的职务,孙宝成更是直接给开出了最高“副省督”的职务,来吸引护卫军老兵。

李九良则是厚着脸皮去找老领导颜学儒。

李九良将目光放在了警司里残疾退下去的白云老兵,他是想办法去颜学儒那里,搞到批条抢人。

因此,就更不要说各地的知识分子了,在可惜在土改打击后,全国的秀才也才300人,举人400人,进士50多人更是直接被中央截留。

童生倒是很多,但质量也都是参差不齐,必须拉进小学、中学里来回个炉。

地主里面秀才是最多的,士绅官员里面举人是最多的,所以也被抄家,拉去劳改营的很多。

军队正在扩编的关键时期,很多在重要岗位的老兵纷纷请辞,搞的安龙、安虎、冯虎、黄甫良、薛万彻几个给张启恩打小报告。

紫禁城内。

此时的张启恩也都要被各地缺人急疯了,甚至夏昌珉都建议,实在不行将劳改营里的那些有问题的官僚拉出来用。

那可是30万大大小小的大乾帝国官员啊。

张启恩果断拒绝了,这些人是对新帝国有敌意的,他们恨不得将新帝国挫骨扬灰了,怎么可能会帮着建设。

各地的军队当初是做的太绝了,直接对着这些官员是抄家,许多都闹出了人命。

“那我们适当的放开吏的招募?”夏昌珉建议道。

张启恩也是摇摇头道:“刚开始咬不住牙坚持,一旦开了口子后面就没办法收场了!”

夏昌珉也是认同,先例不好开。

但此时海城、吉城、哈城的新官吏们被抽调的极限了,很多官员要是在抽调,东省就要瘫痪了。

张启恩看着眼前几个战区司令,给自己上奏的“参奏李九良”、“参奏许大维”、“参奏孙宝成”的奏章,哭笑不得。

此时,颜学儒在给薛万彻交接完一切工作后,北上来了京城,张启恩直接将他抓来了御书房里参政,给了个御书房行走的虚衔。

夏昌珉捋着胡须笑道:“小赵、小颜,之东兄、坤一兄、你们不说说意见吗?”

内阁里白耀祖带着任务南下巡视去了。

赵毅升摇摇头道:“如今不光是缺人的问题,我们各地的省府缺钱的要紧,就是刘堪也几次上奏缺钱。”

夏昌珉微微皱眉,道:“军屯不要再按照海城的高标准配置了,一个军屯团就要200辆拖拉机,朝廷哪里承担的起!”

赵毅升闭口不言,看了眼上座的张启恩。

“通知军屯衙门,叫刘堪因地制宜的发展建设兵团,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拖拉机、牲畜就用人力开地!”

夏昌珉拍了拍自己的肩膀道:“我们老祖宗几千年了都是靠着肩膀和双手延绵传承的,怎么条件稍稍差了就干不了了!”

“下次,刘堪在上奏这种,直接让他给我打电话,我到要问问刘堪是离开了机械设备就不会发展了吗!”

此时的夏昌珉也在指桑骂槐,说给屋内的内阁成员听,各省可以是临走前各自带走了1000万两的白银,2.3亿两张启恩可是已经掏空了家底。

甚至为了保障经济不崩盘,愁的到处找钱的张启恩,将冉琪儿接来了紫禁城,让她入住了坤宁宫,这才让老丈人冉久林奉上了2亿两白银的无息借贷。

“夏参谋长你消消气,我也刚从下面上来,各地军队里的人才不能动,这是底线。夏参谋长你前面说的艰苦创业,我觉得应该给全国推广!”颜学儒说道。

“咬牙加持,大干三年!”

一声夏参谋长,让夏昌珉满意的点点头,随即也坐回了座位。

张启恩思虑了一下,看向颜学儒问道:“军队目前是没有问题的是吧!”

“回陛下,军队都是以老带新,可能战斗力减弱了,但训练个半年后,明年肯定能形成战斗力,同时我下令各个战区保留了一个师的老兵战斗力!”

张启恩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军队你们兵部拿主意,我们先集中力量保证军队,东省目前是我们的大后方,所以也优先保障!”

听完刚刚夏昌珉的建议,张启恩也才放弃了让老兵从政的想法。

几次斟酌后,张启恩还是想让各地咬牙坚持,不准备直接纳入军人和残疾军人。让各省大学开足马力培养自己的人才,并鼓励各地的学子,参与科考。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怕牺牲,艰苦创业”张启恩喃喃道,这是他当初给军屯衙门改制时,提出的誓词。

张启恩来到一旁的书桌前。

王德成心领神会的急忙去研磨。其余内阁成员都靠了过来。 “奉献、进取、创新、开拓、节约、协助”张启恩一口气写完,对着王德成说道:“给各省省督,以及直属衙门拓印后送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