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风洞功臣,炸出来的科技大爆发119(1 / 2)

“我们去看一下炸了我实验室的功臣!”

说起这个,张启恩却笑的很开心。

夏昌珉等人很是不解,大家面面相觑,炸个实验室很开心?成了功臣!

此时,众人离开了基地,驱车赶往了靠近奉天城的一处工厂。

“哈哈哈!”张启恩一下看到迎面走来的中年人,张启恩毫不吝啬的上去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

激动之余的张启恩拉着中年人给夏昌珉等人介绍:“这是我们的大功臣,空气动力学家张俞!”

“张俞见过诸位大人!”一身干练西服的张俞微笑着,在张启恩的引荐下和在场的官员依次作揖。

“总裁,我们要看什么东西?”一旁的夏昌珉等人纷纷好奇。

张启恩也不卖关子了,说道:“你们不是好奇我怎么敢说造那么多大飞机、远程导弹的吗?这就带你们去看!”

张俞亲自在前面带路,四周冯虎等人看到整个工厂是一个宽20米墙厚的堡垒环绕,里面全是黑洞洞的枪口。

“这防御级别这严!”冯虎都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前面的基地他就已经开了眼,这眼前的神秘工厂就让他惊掉下巴。

“这一轮扫射不得放翻几千人啊”

张启恩听到后笑道:“你可以在大胆的想,我将如今整个东省制造的高射机枪、速射机关炮都放到了这里,这里的一架机枪就可以每分钟发射万发子弹。”

“嘶……”此时跟随的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欢迎大家参观我的实验室,以及建设完毕的奉天5马赫高超音速风洞基地!”张俞微笑的给大家介绍,因为这个工厂四下一个挂牌子的地方都没有。

这也就是张启恩科技起步的由来,也是东省能制造尖端武器的奠基——风洞。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试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简单来说,从火箭到飞机,想要研制更尖端的技术,就要使用到这个风洞。

张启恩目前的几处飞机制造厂,没有制造歼击机(歼20)的主要原因就是,张启恩还没有铺开建设普通风洞实验室,他在等张俞研制的高超音速风洞。

“如今,我可以放开手大干一场,建设可以翱翔九天、飞往欧罗巴大陆的战略飞机.就是这个东西,你们说张俞是不是功臣!”张启恩爽朗的笑道。

夏昌珉等人不是很懂这些,但他们清楚张启恩的意思,没有眼前的这个东西,护卫军就没有尖端的大杀器。

如果没有风洞,造什么先进科技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张启恩的那几吨图纸的原子弹就是一堆废纸。

“我要说一下的是,不要小看西方洋人!”张启恩沉声道。

早在西历年,英吉利人就率先已经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风洞,但他们点错了科技树,他们只是用于测量风对物品的阻力。

为此,英吉利培养了大量的尖端空气动力学工程师和专家。

这些年,张启恩试着想要挖掘英吉利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可这些昂撒人高傲且无情的拒绝,高傲的英吉利人不愿意来神州工作,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侮辱。

同时,张启恩记得当时张玉给自己说的,其中就有一个英吉利科学家十分轻蔑的说道,神州人就是世界的垃圾,想要发展工业那就是痴人说梦。

这也是张启恩很保护张玉的结果,张玉为了给他东奔西走承受了太多的冷眼和委屈,张玉也是第一个向张启恩喊出“神州必须崛起”口号的人。

张启恩没有对张玉的进行表彰,但他却深深的记下了这份功劳。

最后,与其费劲巴拉的拉拢洋人科学家,还不如张启恩自己培养汉人科学家,哪怕这个过程很是艰辛,张启恩也要挺张玉一把。

所以就有了张启恩将所有张家人全部“囚禁”在基地苦学,同时,去年时张启恩就大手一挥拨款1000万两,让回国的张家动力学工程师——张俞挂帅,研制风洞。

“哈哈哈,我还记得当时我死活不愿意接这个工作,总裁连哄带骗的场景!”张俞半开玩笑的将自己这些年的艰辛一笑而过。

“是啊,当初我给其他行业的图纸都是用吨来计算,只有给张俞的只有两页稿纸!”张启恩苦笑道,本来的张启恩都是不抱有希望的。

他都做好了重走两次工业革命的老路了。

对于一个工业国来说飞机很好造,拆开了模仿着造就行了,但是想要更一步的检验飞机的效能且升级换代的试验,离开了风洞那就只能是印度阿三的样子了。

飞机三次试验炸六次,都不能用二踢脚炮仗来形容了。更不要说造的导弹直接升空后,因为风阻问题就地爆炸了。

“我可以用图纸,让工程师很容易的制造出老式的三翼、双翼飞机,但侯峰城应该是最清楚的,我们最早的单翼飞机可是一升空后就别想着返回了”张启恩说道。

这里说一下如今第一架飞机是张启恩的奉天飞机制造厂制造的,飞机的制造不再是美利坚的莱特兄弟,同时也掐断了莱特兄弟的研制之路。

“未来的飞机那一定要快,目前突破了5马赫的风洞技术,这只是第一阶段的目标!”张启恩对张俞说道。

“但五马赫也够我们的02式飞机的研制了,所以就辛苦你最近先建造吉城风洞、哈城风洞和海城风洞基地!”

“明白,总裁放心,现在我身后带的都是我的学生,他们是一路跟着我研制的,对其中的各个环节很是明白,我会尽快安排!”张俞说着,就向张启恩介绍起自己的学生。

“好,都是国之栋梁!”张启恩依次和这些学生握手,说道:“你们缺什么吗?集团给大家安排住的,吃的,以及待遇了吗?”

见学生们一个个不言语,张俞这才上前道:“总裁,我也不好向你开口,大家都还不是集团科研人员的编制,是我临时召集的各个厂子的年轻技术工人。”

张启恩一愣,看着面前12个年轻小伙,张启恩随即道:“我可以给集团科研人员编制,但明年我可是要让集团过来考核的!”

“这个请总裁放心,我会尽心去带!”张俞笑盈盈的说道,自此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可以说,张俞的成就离不开这些小伙子的协助,而这些小伙子也需要张俞的传授知识成长。

张启恩很清楚当时的情况,在张俞刚到海城时,那可以是说东省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蛮荒之地,都不为过。

不要说造风洞了,就是电都是个稀罕物,不光造不出来,就是说出来,都没有多少人理解这一概念。

很多人,当时都在嘲笑张俞就是一个吹风的装置而已,实在不行你拿着嘴去吹。

当然了,这些人的话,却好巧不巧的被当时任集团秘书长的张玉知道,直接给这些人罚工资3个月,后来这些人不服气,去找了张启恩。

张启恩被气笑了,要是风洞这么好研制,他能被活生生的逼着,带领东省从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么?

结果就是张启恩自己取缔了那些嘲笑张俞的专家待遇,给他们两条路,要么滚回美利坚去,要么老老实实接受张俞的警告处罚。

最终这些专家都跑回了美利坚,不愿意在这个落后,到处透露着蛮荒气息的地方工作。也引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撤离潮。 但张启恩却丝毫没有在意,依旧鼓励张俞继续研制,放开了研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