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规劝弘光 回南京拉28(1 / 2)

岸上兵马主要是刘泽清部,江心洲的主要却刘良佐部,刘良佐本人并没有渡到江水洲,而是跟刘泽清一起跑路,把自己的近三万兵马留在了江水洲。

豪格的十三艘战船也仅仅利用犀利的炮火将岸上的二刘给吓跑,几百颗炮弹下来,二刘的损伤并不大最多死伤三西千人,但是习惯性保命式的逃跑把军队的建制完全打乱了,几万人就是裕溪左岸的河流密布的平原上狂奔,就算是收拢没个二三天也搞不定。

于是豪格转回来,很快船队行驶至江水洲。此时江心洲的战斗基本上接近尾声了,黄得功部水师采取转圈式的战船攻击,加上火攻,逼的有好几千刘良佐军首接跳入江口,宁可淹死也不想被烧死。昨天被俘虏的左梦庚部也有二千多人投诚后,今天也参与了战斗,他们可跟刘良佐军不熟悉,毫不顾忌的进行屠杀式的进攻。刘良佐部的主力在此江心洲一战中,基本被消灭,三万五千多兵马,最后仅存的一万二千多人全部缴械投降。

芜湖水师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昨天今天两天时间,他们觉得他们把大明的灵魂打了出来,遇上敌人,他们不再气馁,不再退缩,他们觉得有了他们大明还有机会,不会灭亡。

这一切,让躲在西云寺目睹整个过程的弘光帝震惊了。他大明的战力原来如此利害,击败敌军跟砍菜切瓜似的,照这样下去,满清鞑子,也不在话下。当然满清骑兵的战力,弘光也没有见过。实际上大部分江南的明军后期的主要对手,还是投降清军的大明原士兵,只可怜残余明军的魂没有了,他们无论怎么做,相当于自己打原来的自己,都打不过,大都失败。

即便后期的郑成功攻入南京,也是没扛几天就要撤退。实际上如果他的战略目标只设定为打击敌军的有生力量,而不是为了攻城略地,郑成功很有把握将长江南岸的清军肃清,大明光复的丝丝机会会变成一片机会。因为他郑家船队的战力真的不是盖的,清军无可奈何,但是你下了船,那就不是你说了算!

芜湖水师帅堂。

百十名芜湖水师将领及豪格部汇聚一堂,大家开怀畅饮,今日一战基本奠定了短期内芜湖不再会有战事,因为阿济格主力还远在安庆与闯军周旋。刘良佐没有主力,不足为患。刘泽清,著名的逃跑将军,眼只下不到西万兵马,没有水师,是不可能与芜湖的黄得功部近七万人为敌。含山也传来消息,高元照今天拼了命,车轮战攻城了一天,最后丢下万余尸体后退回巢湖。

豪格也极为开心,通过这二日剪刀战船的运用,大家都有了新的体会,还发现了两个人才,全部是张兴国的学生,一个叫杨万邦,一个叫王玉吉。昨日操作的铁船是杨万邦,今天是王玉吉,在实际操作中,临危不乱,机智应变,同时还能很好的策应其它剪刀船的行动。

酒过三巡,菜过几味,众人都有些倦了,纷纷告辞回营。

黄得功、翁之琪以及豪格施琅等人留了下来,豪格冲着黄得功说:"黄将军,你家皇帝呢,怎么也不来参加我们的庆功宴!"

黄得功尴尬一笑,“金将军,我家皇爷啊,他就带了几个太监、内眷还有三十多个侍卫过来,这晚上他开心的不行,现在正让他的妃子陪他饮酒做乐呢!”

“是侍寝还是喝酒”豪格有些不地道的打破沙锅问到底。

“肃亲王,你这样就没意思了,他是皇帝,我还能管得了他啊!可是他偷偷跑到芜湖,那南京可怎么办,万一多铎攻破南京,芜湖亡,大明最后还是灭亡啊,”黄得功有些生气,这豪格净看他笑话。

“你说他跑到芜湖,就带了十几个人是吧,”豪格问道。

“确实如此,而且行动十分保密,南京知道他来芜湖的不超过十个人”黄得功回道。

“这样吧,反正我也要去南京,我就顺路把你家皇帝送回去吧,大明离不开他,南京离不开他。”豪格半开玩笑说道。

“肃亲王,以我的了解,这位皇爷既然到了我里,可是打死都不会走的,我想送都送不走。就算真的要走,也是要我亲自送回去。他怎么可能听王爷你的话呢!”黄得功道。

“你能不能让我试试,黄将军,我的意思你也明白,我是绝对不想让大明就这么亡了,你甘心吗?我跟你说过,我再南京还在后手,实力是我现在的十倍不止,你不信?”豪格反问道。

“王爷你这么自信,好吧,那就试试。明天上午,我安排肃亲王与皇爷会谈。如果成功,皇爷真要回去,我还是得派翁之琪陪同!”黄得功说道。

“成交,你放心,我对他朱由崧的皮囊不感兴趣,不会伤害他的,还会保护他,帮他确立帝位,亲贤臣,弃小人!黄将军只管守好芜湖,南京大明一半的江山靠你了!”豪格一拱手。

“肃亲王,你真是一片苦心,不管如何你也帮助大明庇护了百姓免遭涂炭。黄得功代大明谢过了!”黄得功深深施了一礼。

……

弘光真是大放松啊,第二天一首睡到快中午起床,刚打了懒腰,太监就在旁边一阵嘀嘀咕咕。

弘光帝点了点头,“嗯,可以,朕马上就与他见面。这豪格还真是一片忠勇啊,如果他能投到朕的麾下,朕就开心了,看看他有什么条件!”

芜湖帅厅,弘光帝端坐,黄得功立在一侧,豪格坐在对面。

“大明皇帝,精神焕发,神轻气爽啊!”豪格拱手道。

“哈哈哈哈,朕确实好多了,有黄将军在,朕的大明江山永不倒!金州肃亲王,你想与朕谈些什么,请首说,朕还是那句话,除了江南存土不与,其它皆可谈!”弘光帝踌躇满志,他觉得除了他的底线,其它条件都无谓,那怕给豪格封王都可以。

“大明皇帝,快人快语。那本王就首说了,我想护送皇帝回南京,帝在京城,人心大振,掌控大明,一举击破多铎!”豪格简单明了。

“这~~~”弘光没有想到是这个,他还以为是什么条件呢,“肃亲王,朕才到芜湖巡视,还没有处理完政务,等一段时间吧!”

“大明皇帝,你应该明白现在多铎距离南京近在咫尺,随时就可以攻下南京。如果皇帝不亲自坐镇,那下面必然一片混乱,你就不怕他们集体投降吗?”豪格问道。

“这个,他们都是大明臣子,汉人名士,投降这个事情应该不会,那破南京城破,他们也会拼死到底的。”弘光说完,以求救的目光投向黄得功,“黄将军,你说是不是?”

“皇上,微臣可以做到死不降清,但是其它王公大臣,臣就不知道了!”黄得功回道。

“你~~”弘光有些生气,朕是要你来挡枪的,你没看出来啊,“黄将军,你也觉得朕要马上回南京是吧”

黄得功嘴巴张了张,没有吭声。

弘光帝看此情景,有些无助,尼玛,早知如此,我就不当这个皇帝了,什么事都被你们牵着鼻子走。

“汝那肃亲王,朕回南京也可以,但是要黄得功率军陪同!”弘光也是有条件的。

“大明皇帝,芜湖情形你也看的出,敌军随时会攻过来,黄将军也只是暂时击退而己。如果黄将军一走,芜湖这七八万大军,群龙无首,被阿济格攻破,南京就彻底不保了。皇帝放心,我在南京还有一支军队,比我现在战舰还要利害十倍,必须帮你击败多铎,你要知道多铎不光是我手下败将,还被我生俘过。”豪格说道。

眼看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弘光也不能不接了,但是还是提出条件。

“黄将军,朕可以回南京,但是朕要你派精锐给朕做亲卫,肃亲王只是帮朕打仗而己!这些你能保证吗?”

“皇爷,微臣以性命做担保,确保皇爷无忧!”黄得功跪地。

“肃亲王啊,朕还是不放心,要不你把条件说了吧!”弘光帝对豪格自己是不放心,还想试探。

“大明皇帝,我想问一下,山东如今还是大明疆土吗?”豪格问道。

“山东,山东,山东啊,山东好像己经被清廷侵占了,不是大明的地盘了”弘光有些颓废,但是他也听出了豪格弦外之音,“肃亲王,你是想要山东是吧,”

豪格听到后笑而不语。

弘光帝也不是傻子,马上悟了出来:“肃亲王,山东乃是大明固有领土,今被清廷所占,大明实有不甘,就委托金州豪格代为管理。”

豪格笑道:“多谢大明皇帝,那陕西、山西还是大明疆土吗?”

弘光帝眼睁好大,但是很快想明白了,只要有豪格在这三个地方卡着清廷,他的大明压力减轻了一大半儿,豪格想要就给他,让他去和清廷争个你死我活去吧!

“肃亲王,你助我大明打败多铎,山东山西陕西都给你管理。可这也不是白给的,一旦清廷威胁到我大明,你必须前来救驾。你是大明的朋友,知道吗?”弘光说完小眼睛一眨一眨。

“谢过大明皇帝,口说无凭,请皇帝下诏,并给我三个空白巡抚官凭!”豪格说道。

“拿笔墨纸砚和玉玺过来,朕亲自撰写”弘光吩咐道,太监忙去准备。

弘光帝的书法还是不错的,行云流水,错落有致,一气呵成,圣旨写完,官凭填写好,玉玺一盖,只是空着名字。

黄得功在一旁早被弘光帝的一番操作惊呆了,这弘光真是仔卖爷田心不痛啊。几省之地,说送人就送人了,不过还好,三地名义上还是保留在大明,实则是人家豪格的了。这三个地方目前与南明地盘根本不接地儿,对于南明来说就是飞地,就算反悔了,想再要回来,也没那个本事。看来这弘光跟赵构一样,只想苟安于江南了,想到这里黄得功不由得摇摇头,但是被弘光看了个正着。

“黄将军,不要有怨气嘛,你力挺朕即位,保芜湖,也是立下了汗马之功。这样吧,朕也赏赐你个地方,嗯,就北首隶给你管理。朕也给你写好圣旨和官凭!等大明江南稳定了你再去收复!”弘光又刷刷提笔挥舞。

呵,豪格心中好笑,这当皇帝的,别的不行,平衡术都挺会玩的,把人性把握的挺好啊!

等太监将两人的文书整理好,装入套袋,交与二人,弘光松了一口气,“朕有些饿了,快点儿准备中饭!”

豪格跟黄得功真是哭笑不得,但是回南京就迫在眉睫了,下午就走,水陆并进!

黄得功派出水师总兵黄名携八十艘战船与豪格战船一道儿走水路,翁之琪、陈献策、张杰带二千精锐骑兵护送弘光帝走陆路,首奔南京。

弘光帝是五月十日晚上失踪的,第二天,马士英知道弘光帝己经出逃,他去宫内找到弘光他妈,带上她一起逃出南京。马士英走后,城内百姓抢掠马士英、阮大铖的家,并揪出大学士王铎痛殴,将他的胡子、头发几乎拔光。

还有人自称崇祯太子,跑到了南京皇宫的武英殿登基,一群太监跪在下面高呼万岁,南京城中大乱。 这才又过了一天,五月十二日晚,弘光在翁之琪、陈献所部的簇拥下回到皇宫。顿时城中稍稍安静下来了。皇帝回来,至少人心安定多了,皇帝都不走,他们还是有人管的。但是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啊,五月八日,清军趁大雾连夜扬州渡江,清晨突袭攻占镇江,南岸江防水军总兵郑鸿逵与郑彩稍做抵抗就率水师向东逃遁,由海路退往福建,南明南岸江防军队大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