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决不妥协 我要跑路5(1 / 2)

皇太极的葬礼轰轰烈烈,埋在昭陵。入土前,不管是女真人蒙古人还是汉人都哭的死去活来,豪格看的有些懵了!

前身一个汉族人,自然在民族观里,觉得满清惨无人道,视汉人如猪狗。但是在皇太极执政的十七年间,大量的改革措施,成就很大。对外,女真所有部落百分之百控制,蒙古各部全部打服,全部均为仆从军,沦为附庸。对大明,己经将战线退至从山海关长城沿线起一首到黄河河套,做好了随时入关的准备!对内,实行满汉融合,通婚,汉人也可以拥有土地,汉人也可以入旗,也可以做中高级军官,也可以做政府官员,吸收汉人的大量农业工业技术人员,为满清的经济打下了夯实基础。同时注重贸易,用掠夺的财富交易到了大明以及周边朝鲜日本的战备物资。

清军在入关前,辽地控制总人口达2..万,八旗战兵和辅兵达到二十万,极具战斗力。大量的降清明朝军队中,不少是带资入伙,特别是孔有德部,孔有德投降对满清有着非常大的助力,随着他的投降满清得到了急需的先进武器鸟铳、火炮等,弥补了满清的短板,使明朝和满清的实力此消彼长。

阿济格果然有志气,皇太极的葬礼也不参加,多尔衮和多钝亲自去请也不去,彻底破罐子破摔了!在他的眼里,他是一个被弃用的老狗。多尔衮失势,随着后续将领的崛起,他再也回不到旗主的位置了。而且这个两个弟弟也没把他放在眼里,他不是他们的哥哥,他是他们的弟弟,因为根本不带他玩儿!

三个月过去了,马上就要过年了,济尔哈郎跟多尔衮掐来掐去,也居然办了不少事。

在政务方面大调整,豪哥的户部被拿走给济尔哈郎,给豪哥了工部,孔有德居然在工部挂职,因为他掌管火器军队,很多军械不自己监督打造,士兵们根本不敢用!这也给了豪格一个机会,看看可不可以把他拉拢过来!

多尔衮自然是拿下了兵部,代善领了礼部,多铎领了刑部,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了较大调整,整个满清的权利重新分配。但是唯有两黄旗却没有发生太多改动,碍着哲哲和大玉儿的原因,多尔衮不准济尔哈朗动,多尔衮自己也不好动。每每看到鳌拜,多尔衮都想分分秒弄死他,想想算了,早晚跟这个锤子秋后算账。唯一变动的是,把索尼从镶黄旗调到正黄旗主事,来平衡两黄旗。何洛会,安达儿也调查清楚了,那天晚上何洛会离开他家后,就去了睿亲王府,果然是个探子,早晚收拾他。

从大明探回来的最新情报显示,李自成己经慢慢从山西逼近京师,大明也就几个月时间了。在何时入关的问题上,尽管济日哈郎和多尔衮都认为应抢在李自成拿下京师之前,把灭明的功劳抢到手。但是在洪承畴的一番解释下,两人都放弃了这个想法,不光不抢,还要晚入关。因为洪讲,大明毕竟统治了华夏两百多年了,有很深厚的民族情感基础。如果被大清灭了,会产生不休不止的仇恨,可能根本无法统治,大明人口太多了,天天造反实在按不住!如果大明被李自成灭了,那又另一说,因为李自成属于贼寇,从法理上说,大明民众接受不了,这个时候清军再入关,拿下大明原有土地,从法理上又说的通了,是大清帮大明百姓拿回江山,被治理也会配合。济尔合郎和多尔衮己经制定好了下一步战略,从明年春种结束后,就开始全面备战。

这三个月豪格也没有闲着,他在为逃跑做准备。

第一步,派遣岳父黄业沁联络商船,虽然大明和满清是敌对关系,但是郑芝龙的生意也照样在和清廷做,与满清的交易地货物码头就在海州,海州离盛京就三百里路,骑马不停二天就能到。黄业沁是豪格小妾黄氏的父亲,朝鲜人,本身就经营海贸,豪格让他跟郑家多多购买船支以火器枪支。豪格算准了关键时刻跑路还是要从海上跑,骑马哪里跑得到骑兵。

第二步,比皇太极笼络汉人的力度还要大,放下身段结交大量的汉人官员,毕竟顶着肃亲王的名号,这些官员看到肃亲王这样,都是感激涕零,但是真的要用到他们。豪格还不敢,因为满清就是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大山,不管是谁来管他们,他们都会顺服。

不过豪格还是发现几个可用人才,李国翰,辽东人,此人跟着他老爹2.多年前就投了后金。投身于镶蓝旗,按汉人的说法是此人在领兵对明的作战中,可谓是血债累累。但是镶蓝旗济尔哈郎视而不见,李国翰接了他老爹的班后,也是同样待遇,越混越差,沦落到只能管理两个辅兵牛录的统领。反清投明是不可能的,反清更没有活路。瞅准机会,豪格三言两语就跟李国翰搭上了,像李国翰这样的人,对于奋斗战场争取名利是十分在意的,豪格劝他等待时机而动。

孔有德自然不用说了,他也没得选。此人比豪格还年长三岁,早年在东江跟着毛文龙混,当了义孙,后面毛文龙被袁崇焕斩了,他跑到山东找孙元化混了个参将。不知出于何原因,又反明,最后不利己彻底投到后金。一把年纪了,真是没有回头路了,现在又归豪格半节制,手里有三西个牛录,济尔哈郎一顶着上司不能得罪,豪格也不能得罪,孔有德过的战战兢兢。豪格为了拉拢他,不昔把自己大儿子齐正额认给孔有德做干儿子,而且还是公开宣扬的。本来济尔哈郎对于汉人十分仇视,这下生生的把孔有德推到豪格这里。

第三步,他发现李永芳的几个儿子可都在自己正蓝旗下,李永芳是明朝第一个投降的将领,但是老奴死后他就得不到重用。虽然有九个儿子也很难委以重任,被皇太极安排了专门刺探大明情报的任务。李永芳的几个儿子拼死拼活换过来的情报,也只是后金的参考,并没有重视,这就给了豪格了机会。当然除了李永芳大儿子早死,其它有五个都在军中担任统领职位,特别是李巴颜和刚阿泰,似乎对清廷不满,他们收集的情报,每每豪格都要过一手。虽然他们情报是首接汇报给涉政王,但是毕竟是正蓝旗,豪格要看,他们也不能不给,皇太极和老奴的儿子们打架,他们同样是都不能得罪,不过他们做梦也没有想过豪格有一天会叛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