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国卷.第十五章-忆(十四)瓣良篇(1 / 2)

张让的话被维安打断。

“张让,现在还不能妄自猜测结果,如果真是北少林残党所为,我必然带上你一同将其铲除,但现在我们对敌人简直是一无所知,更无从下手!”

玉琼楼也接着说“确实,张让,你就和之前我们设定好的一样,你押送石崖回维都,到都城之后便派遣一队人马来和我们会和,我们此行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但只要你在京都我们就放心了。”

之后玉琼楼便头也不回的走出大帐。

维安吩咐道“张让,你先带人马返回京都,随后便派出我们的精兵随大将军紧跟我们之后,此次雍山之行,可谓是世事难料,但是以我们现在的军力还有实力,雍山在没有少林寺和剑阁的庇护下不会正面和我们兵刃相向。”

“大哥,琼楼做事一贯小心谨慎,遇到麻烦的军情最好事先和琼楼商量,以免出大错!”

维安点点头,便也离开了中军大帐。

张让也是非常无奈,对于现在的军情而言,这已经算是最好的安排了,现在国家重任都压在自己身上,现在对于维安来说,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将石崖以最快速度护送回京都,然后以最快速度增援维安。

在精锐骑兵没有到了这四天,将会是维安最危险的四天,希望少林寺和剑阁不要对维安大打出手,这样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好事。

其实还有一事一直令玉琼楼非常疑惑,那便是这少年的身份,从开始玉琼楼就对这少年的身世抱有一丝疑问。

其一,自己和老肖这么多年的交情,他从未提起自己还有子孙,即使是自己对家人都是只字未提,这一点来看,其实也不能完全证明这位少年的来历。

其二,老肖曾经在国会上曾说过,至今为止还没有人习得自己肖家的独门秘籍,这是一年前的事情,在这一年中,如何冒出这么个会御鹰术的少年。

其三,在这之前,自己以及维安张让从未在军中提及石崖将军背叛之事,他又是从何知道此事。

但是玉琼楼并没有立刻就质问这位少年,他认为如果幕后真的另有所图,也不可否认自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答案,所以玉琼楼只是抱着怀疑的态度随着维安一同出发雍山。

其实维安何尝不知道这次雍山之行的危险所在,也何尝不知道这位少年的身世是有很多谜团未有揭开,但是为了给和自己征战了十年有余的好兄弟一个真相,他也必须去雍山一探究竟。

没过多久,维安就带领他的亲卫军来到了瓣良边境,越离边境越近,难民便会越多,这愈发让维安心里不是滋味,瓣良现任的皇帝昏庸无道,贪图美色,导致先皇一手打下的江山就被邪教这么小规模的侵略打的分崩离析,实则是不能直视。

虽然维安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很高,但是维安心中也含有惶恐之色,毕竟自己也只是为将者,自古为将功高盖主都将反其道诛之,维安为了给边境的小城小户带来一丝活下去的希望,自愿请缨离开庙堂,辞去镇国大将军一职,带着自己当年的部下以及张让等人一同去往边境扫除邪教,为瓣良的百姓带来一丝希望。

然而这一走,瓣良皇便将维安在边境外派离十年,因为朝中奸臣妖言惑众,认为维安功高盖主,犹恐维安迟早有一天将自立为王。

瓣良皇帝哪见过这场面,慌张之下却听不进朝中忠良觐见,便下旨称如果维安不将邪教彻底斩草除根,就不要回到庙堂。

并且为了不让维安有策反之心,瓣良皇没收了维安的兵权,仅仅留下维安原本的旧部还有一些亲卫军便草草打发维安去了边境。

再次流放期间,朝中奸臣也时常想方设法的为难维安,这其中兵部上书以及吏部尚书最为过分,在维安率军亲征之时,三番五次的推脱军粮军饷,导致很多次本可以剿灭瓣良邪教的机会却都付之东流,甚至有些许次差点使得维安全军覆没。

维安也知道自己不会再有出头之日,但是自己却也怀有对先皇的养育之恩,自此之后维安便按甲休兵,在边关建起百米高的城墙,随之而来的便是边疆战火的极具减少,百姓也都安居乐业起来。

就此,一代名将维安便也大隐于市,离开庙堂。

可没过多久,徽州传来消息,轰动龙国的雕刻世家常家灭门惨案爆发,这使得维安不得不认为这又是邪教所谓,也就在灭门案同年年末,维安在瓣良边境征兵恰巧结交近年来风生水起的肖家家主肖武晨以及同是兵家出身的石崖。

正是龙国200年,轰动全龙国的瓣良四杰张让,肖武臣,玉琼楼,石崖便就此诞生。

事实和维安想的也如出一辙,200年之后邪教仿佛卷土重来的一般,甚至进攻比之前更加凶猛频繁。

西朗因为有几位武功盖世的先生坐镇才免遭于难,钟灵,雍山,徽州瓣良都被邪教不同程度的进攻。

四杰在没有维安坐镇也不能发挥全部的才能,不得已年过四旬的维安在百姓的求助声以及皇宫内的恐慌声中重就庙堂。

次年年初,维安得到兵权,重返边境,百姓看到维安便像看到光一般,维安也不负百姓重托,在一个月之内便带领各部剿灭了大部分邪教。

正当维安想要乘胜追击之时,宫中发来圣旨,称宫中有邪祟奸臣作乱,将维安的兵权撤去,并且令维安及其本部继续留守边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