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入城前夕(1 / 2)

洪玄现在一想到杨秀清的眼神,心里就有些慌。

时年三十岁的杨秀清,自任太平军东王,名义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质上现在掌控五十万太平军的也是他。

凭借“天父下凡”资格,东王杨秀清逐渐取得太平天国大权,成为实际掌舵者。随后洪秀全为了制衡杨秀清,诱使萧朝贵邯郸学步于杨秀清,迎天兄来到人间。

天父天兄传言之后,太平军有过一段相当离奇的时期,萧朝贵与杨秀清还需要在教中树立权威,继而进入上帝会的核心领导层。

以至于相当长的时间里,太平军的权力构架中,表现出来的也并非是天父、天兄、天王的三元结构,而是天父、天兄的二元结构。

也许由于洪秀全有制衡杨秀清的意图,又或者是自己将义妹洪宣娇许配给了萧朝贵,凡拜上帝会人事变动、洪秀全行踪、洪秀全家属安置、会众思想教育、汇众奖惩、军师人选、私人生活、扯旗造反与称王时间、中枢决策、金田团营等等一切事务,都决于天兄(萧朝贵)。

可惜天不假年,萧朝贵在长沙与清军作战的过程中阵亡,其子萧有和袭有名无实的西王之位,天兄陨落,从此东王杨秀清一人独大。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底气不足的杨秀清,只能通过杖责诸王来彰显自己的权威,结果适得其反。

“天父下凡”真的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

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以及后续的燕王秦日纲等实力派并不信“天父”,只是为了维持太平军整体的稳定,或者部分人的信仰需要,才不敢撕破脸皮。

但这种问题这也往往是历史上很多假借宗教之名起义的农民军最终失败的原因,从古早的天公将军席卷汉末却失踪无法建立实质有效的政权,到四十年前的天理教攻入紫禁城都能说明一个问题,宗教军初期或许战力惊人,但是无法形成持久的后续力量,主力骨干一旦受挫,那么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杨秀清家族背景太弱,本人能力也有限,想让别人服从自己,只能“天父下凡”,以天父的名义来施压,达到自己目的。

1853年3月23日,攻克金陵已经两天了,洪玄依旧没有进城,但是城内各种消息不断。

北王韦昌辉骄纵,城内到处搜刮那些个江宁城内清廷大员的宅邸,至于浮财能上交圣库多少,真的只能看他的良心。

杨秀清和石达开都知道间或来到洪玄这边问候,至于是不是有其他目的不可知,表面上还表现的温恭。

通过林四水打听的最新消息则是韦昌辉因为宅邸的问题和杨秀清起了隔阂,似乎压了一肚子的气。

3月19日时,东王杨秀清由水西门乘轿入城后,初住聚宝门内清江宁藩署(今瞻园),立东王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