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这是一个大命题384(1 / 2)

听着陈铁柱的话,韩老爷子放下筷子,端起了酒杯。</p>

“说这个干啥,先吃饭呗。”韩秀英打了个圆场。</p>

“刚刚英子也说了,目前有些困难的家庭,就是因为孩子太多。”韩老爷子却是不动声色的说道。</p>

“老爷子,我并不是说这样的政策不对,而是究竟是否应该是一刀切的问题。”陈铁柱接了一句。</p>

韩秀英的心里边那叫一个急啊,抬起自己的脚,在陈铁柱的脚上踩个不停。</p>

“老爷子,您就说我现在的买卖虽然还没有正经开张呢。但是往远了看的话,我这个小日子能过得红火吧?”陈铁柱又接着说道。</p>

韩老爷子点了点头,这个是没法反驳的。毕竟现在蘑菇房里的蘑菇长势很好,这是事实。</p>

“那您说我跟英子将来成家了,也只能再生一个娃。可是我的家庭情况,就算是再多生个两三个,也是没问题的吧?”陈铁柱又开口了。</p>

“哎呀,谁跟你生那么多啊。”韩秀英羞急的拍了他一巴掌。</p>

哪里会想到这个货说正经事的时候,还扯到了自己的身上来啊。</p>

“哈哈,这就是打个比方。”陈铁柱乐呵呵的说道。</p>

“其实就说是我们村,现在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很紧张。村上的同志抓这方面的工作也很辛苦,没少落埋怨。”</p>

“可是如果单独给条件好的家庭放开口子,这不是变相的给予特权,很不公平吗?”韩老爷子皱着眉头反问了一句。</p>

陈铁柱竖起了大拇指,“您这是说到了点子上。早前我们讨论别的问题的时候,也说过公平这个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啊。”</p>

“其实刚刚我也想来着,就觉得凡事有利也有弊,这都是相辅相成的。就说这事目前弊端的一面,就是群众和村干部的关系不是那么融洽吧?”</p>

“我们村的还差一些,别的村已经有很多干仗的了。对于将来工作的开展,肯定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p>

“再有的是啥呢,放眼几十年之后呢?会是一个啥样的情况?人口在经历过井喷式的增长后,必然会有一个断崖式的下滑,相应的问题自然也就接踵而来。”</p>

“咱就说我们镇的一些情况吧,好些人口多的大村子,他们的日子就比我们这样的小村子好很多。”</p>

“这个也是源于生产队时期他们的劳力多,开垦的荒地多。一代人成长起来以后,组建新的家庭,村上的提留自然也就多了。”</p>

“可是均分到每一户的身上呢,他们承担的负担比例,反倒还要比很多村子的少一些。嗯……,就相当于,咱们五个人没人提留一块钱。跟人家八个人,每人提留七毛钱。”</p>

“总量上,还是人家八个人的多。均摊上,也是人家每个人的少。但是村子的盈余上,还比咱们这边的多。”</p>

“这个例子虽然并不是特别的恰当,但是也是能够反映出一定程度的问题。再说回张元民的家里,如果他们家的人都肯吃辛苦,以后的日子还会这么苦吗?”</p>

“当然了,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点粗浅的看法。考虑得还是比较狭隘的,所以咱们该吃饭还是得吃饭,鱼凉了就腥了。”</p>

其实他也是真正的有感而发,想及后世的一些情况,他这个嘴就没有关注。</p>

他能够举出来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因为那都是后世他所亲身经历的啊。</p>

可是在当前这个大背景下来讲,这样的话多少就有些出格了,所以也是来了个急刹车。</p>

韩老爷子没有说话,只是把酒杯凑到了嘴边上,小饮了一口。</p>

二爷也是皱起了眉头。</p>

虽然他并不是很了解陈铁柱说的这些,但是本能的也觉得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p> 哪怕他跟韩老爷子是故友,但是在这个事情上,因为他的不了解,也没法发表自己的看法。</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