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太皇太后大限将至662(1 / 2)

清朝的亩产量很低,超过三百斤的都很少见。</p>

而到了现代,因为有了杂交水稻,亩产千斤都是轻轻松松。</p>

甚至现代还有一种超级水稻,精心培育之下,亩产甚至超过了一千六百斤。</p>

水稻如果能够增产,对于古人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幸事。</p>

因为田地是固定的,只要增长了亩产,等于说是可以用更少的田地养活更多的人口。</p>

一旦俪珠可以培育出翻倍产量的水稻,直接就能把大清的国力往上猛推一截。</p>

俪珠并未气馁:“事在人为,本宫偏要试一试。”</p>

秋果误会了俪珠的用意:“您如果想造祥瑞的话,其实不需要这么麻烦,只需要在众多水稻之中专门挑一株特别高大的,将穗子摘下来献给皇上,这也是个祥瑞,反正是只要是您献上的东西,皇上一定会很开心。”</p>

俪珠实话实说:“本宫不是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本宫就是想要培育出亩产更高的水稻而已。”</p>

夏果轻笑道:“老百姓种植水稻几千年了,要是这么容易增加产量,哪里需要等到现在?娘娘,您这是有福也不会享,如今您都成了皇贵妃了,何必跟那些泥腿子一样去种什么田呢?反正如今大清在皇上的治理之下海清河晏,四海升平,仓库里的粮食堆得都吃不完,正是该好生享乐的时候。”</p>

俪珠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们懂什么?”</p>

她根本不能把准噶尔汗国如今已经崛起,来日更是会直接打到直隶附近的事儿说出来:“本宫跟你们说不清,你们只需要帮本宫把今年收上来的水稻分门别类的排上序号,每样留下一些当做种子!剩下的送去御膳房,替本宫舂成生米,再送回养心殿,让小厨房制成佳肴,哪怕本宫完不成让水稻增产的壮举,好歹也能让万岁一饱口福。”</p>

秋花窃喜:“娘娘言之有理,虽然皇上常吃得是御田胭脂米,不过娘娘亲手种的新米自然是与众不同的!这份心意,再好的胭脂米也不如上。”</p>

等到第二天晚上,康熙过来之时,桌子上面已经摆好了十几样,用新米做成的点心。</p>

康熙坐在桌子前,笑吟吟道:“朕听说这是你在畅春园里种得稻子收上来的新米制成的?”</p>

俪珠温婉一笑:“三郎的消息倒是灵通。”</p>

康熙夹起一块霜糖年糕:“朕明白你的心意,农耕之事关系社稷稳固,你能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如此贤德,果真不愧朕之良配。”</p>

他如今也并不知道俪珠的目的。</p>

只以为俪珠是为了稳固地位而作秀造势,自然也就捡好听地话来说。</p>

俪珠轻哼一声:“这话你当年对孝昭皇后也说过。”</p>

康熙随口夸赞道:“孝昭皇后与你不同,她主要是宫务处理的好,让朕很省心,你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前朝,比她的格局更大些。”</p>

俪珠平心而论:“孝昭皇后之才,未必差我多少,只可惜祖宗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她活着的时候没有发挥的余地,能把宫务管好,已经很了不起了。”</p>

康熙不想纠结这个话题:“珠珠种出来得稻子磨成得米做得点心,吃起来就是比别处的米要香。”</p>

俪珠笑得眉眼弯弯:“只是寻常的谷子而已,你觉得香,其实只是心理作用。”</p>

康熙翻来覆去就那么两句土味情话:“这倒也是,以前为夫还不晓得何为秀色可餐,自从遇到了珠珠,为夫才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每次与珠珠一起用膳,胃口都比一人用膳之时要好上不少。”</p>

俪珠顺手给康熙夹了两块糕点:“你再尝尝这个八宝云片和玫瑰卷。”</p>

康熙尝了,连连点头,表示美味。</p>

俪珠在一旁瞧着,笑容愈发明媚。</p> “娘娘!皇上!”</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