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兵发巴郡(1 / 2)

“在下甘宁,拜见…”巴郡俊才,年少时被称作“锦帆贼”的甘宁,此刻正在军帐外拜道,不待他把话说完,账内的贾龙早已闻声跑出大帐,一把将甘宁扶起。

“兴霸无需多礼,快快请起。”看着满脸喜色,一副礼贤下士模样的贾龙,甘宁心中也自是欢喜,一拱手道:

“谢从事!”

“来,快请进帐。”随即贾龙将甘宁引入帐中,二人落座后,自是一番寒暄。

几句客套话过后,开始讨论平叛一事,就见甘宁说道“在下还有些少年时的伙伴,皆是如同我这般敢于厮杀,愿为国家出力的好男儿,不如我把他们召集起来,在加上家中家兵,或有千人,在下不才,平叛之日愿做先锋,过刀山,蹚火海,只为国家主力,在所不辞!”

“好!好男儿!便依你,待平叛之日,就有你做先锋,待平叛之后,我自会上书朝廷,为你请功。”贾龙颔首应道。

有兵有将的贾龙,开始在巴郡内开始了练兵,又过七八日,得甘宁召唤的少年时结交的“锦帆贼”们纷至沓来,几日见就有千余人,贾龙见状,更是信心倍增。

又数日,蜀郡太守高眹,郡都尉高靖,带着数百残兵来投,赵部亲自出城相迎,高眹自是被安排在一处府邸内修养,高靖则带着数百人马加入了贾龙的平叛大军之内。

…………………………

“天子旨意!众臣听宣!”

“兹有别部司马秦明,才德兼备,战功卓著,朕念起忠勇,今特赐号“武威将军”,望其今后,再立功勋……忠心报国,不负朕望。”

“兹有别部司马曾涂,武功卓著,屡建奇功,朕感其忠孝,今特封为“扬威将军”望其再立功勋,为国效力……”

“兹有义士史进,心怀忠义,报效之意凛然,朕感其忠义,特封为鹰扬校尉,望其今后为国效力,莫负朕心!”

马相此时并不知道在巴郡已经有人盯上自己了,洋洋洒洒写下一大堆人名,把麾下将领都封了个便。

当然,基本都是杂号将军,杂号校尉,麾下兵马少则五六百,多则两三千,实际上与升官之前所掌握的兵力无甚区别,但这些人依旧是喜不自禁,都认为这是光宗耀祖了。

大顺“皇宫”,“金銮殿”内,马相身着龙袍,坐于龙椅之上,下方群臣齐齐拜过之后,分列两次,对的,咱大顺国不分文武,因为只有武将,没有文臣,不到一月时间,大顺国内因为没有文官就已经是“风雨飘摇”了。

要不是马相下令今年免除任何赋税,怕是都要出大乱子,好在这几日间,抓了些小官小吏,勉强稳住局面,但现在是地盘少,待日后地盘多了,凭这些跟大顺不是一条心的小吏肯定是治理不了国家的。

即便是他们为了高官厚禄愿意为大顺效力,他们的学识和才能也不支持他们能坐稳所在的职位。

这些时日间,全凭马相和热爱学习的赵袛统率民政大局,指挥着那些勉强维持着这个新生国家。

马相这些天可真是一个累字,胜过所有千言万语。

除了生杀大权之外,皇帝的特权,马相是一个也没享受到。

“众卿畅所欲言。”随着马相一句话,朝会正式开始。

马相说了畅所欲言,可这帮目不识丁的草根子们如今身居高位,却比洛阳里的达官贵人们还将规矩,一个个规规矩矩的站好后,随着官职大小,挨个出列禀报。

“臣有禀启奏!”荣升奋威将军的滕戣出列道。

“卿所奏何事?”马相言道。

“启禀陛下,我大顺一开始之军略,即全占川西,今我大顺以占广汉,蜀郡两地,此刻应当再接再厉,早日将整个川西全部纳入我大顺版图。”滕戣道。

“臣等复议!”滕戣说完后,满殿群臣齐齐拜道。

“卿所奏,甚合朕心。”马相点了点头。

“赵袛。”

“臣在!”赵袛出列道。

“现我大顺可出动兵马几何?”马相问道。

“启禀陛下,除去各个关隘,城池的守军之外,我大顺现可出动三万大军!”赵袛脑中快速过了一遍后,出言回道。

马相点了点头,在他的命令下,军队是绝对杜绝滥竽充数之徒的,所以也就无发向历史中那些义军一般军队如同滚雪球一般的扩大,大顺如今可出动的这三万大军的来源除了各个招兵点中招募的庄稼汉和流民外,还有这些时日不断前来投奔的山贼和带人入股的各地豪强。

经过短暂磨合的这三万大军,此刻决计不是什么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军,但眼下这时节也只能以战代练了,毕竟越久统一川中,汉庭派兵来时,大顺的胜算就少一些,每每想到这,马相就会十分后悔称帝,这下好了,成众矢之的了。

“朕意御驾亲征,亲率三万大军直扑巴郡,现将这临近之地纳入我大顺的版图!”马相收起杂乱的思绪。

“陛下圣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