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酒肉兄弟,肝胆相照(1 / 2)

在北宋,知县和县令有所区别,不能混淆。

朝廷内官兼任外职,可被称作是知县。

而在朝堂上没有挂靠的,就只能被唤作县令。

辛永宗想要利用张守议,而张守议想要交好童贯的孙女婿,二人可以说是双向奔赴。

一场酒喝下来,也不顾年纪上相差二十来岁,年过四旬的张守议已经在与十八岁的辛永宗称兄道弟。

酒过三巡,辛永宗带着醉意,神秘兮兮的说道:

“贤兄,愚弟有一桩富贵想要送给你,就是不知道兄台敢不敢接。”

张守议一听这话,立刻就来了精神:

“贤弟不妨直言。”

辛永宗放下筷子,问道:

“兄台可曾听过梁山贼反叛时的口号?”

张守议答道:

“略有耳闻,可是那‘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

辛永宗冷笑着点头道:

“你瞧,他们这般重情义,如今关胜被擒,宋江岂能无动于衷。”

张守议闻言挑眉,他凑近了辛永宗:

“贤弟的意思是...”

辛永宗也不瞒着他,道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明日离城,会留关胜在新泰县,宋江等人自反叛以来,攻陷州县十余座,如今得知关胜被擒,以为新泰县空虚,必然来救。我则伏兵于外,待梁山贼攻城之际,愚弟从身后击之,而贤兄派兵出城,与我前后夹击,贼众必溃。”

张守议忍不住拍案叫好,又兴致勃勃地问道:

“贤弟有多少兵马?”

他以为辛永宗还另有援兵,但辛永宗却如实相告:

“连我在内,足有百骑!”

“百骑!”

张守议腾的一下站起来:

“贤弟莫不是在说笑!”

单凭一百骑兵,就想击溃上万贼寇,张守议觉得辛永宗莫非是喝醉了,在这里胡言乱语。

然而,辛永宗此时清醒得很,他拉着张守议坐下,笑道:

“贤兄,你听我慢慢与你道来。”

说着,辛永宗给张守议满上一杯,继续道:

“贼寇虽众,但都是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乌合之众罢了,不足为虑。我军人少,却是强兵,以有备算无备,贼寇必定自乱阵脚,虽只百骑,足矣。”

泾源铁骑,甲于天下,这句话,在后人看来或许觉得可笑,但就目前而言,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西军的名声,是通过与西夏、青塘诸羌的百年战争,硬生生打出来的。

而胜捷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史载,胜捷军的军士是童贯从诸军中选拔,皆为身材魁梧、武艺超绝者。

骑兵冲击训练有素的步兵大阵,固然是死路一条。

但问题是,宋江那伙贼寇在攻城时,面对身后骑兵突然发起的袭击,能否做到临危不乱。

正如辛永宗所言,那就是一群刚放下锄头的农民。

张守议沉吟片刻,提议道:

“贤弟何不联系曾知州,待其北上,如此可得万无一失。”

辛永宗摇头道:

“一旦知晓曾知州驰援,宋江焉敢来犯。如今贤兄坐镇城中,愚弟在外拼杀,我尚且不怕,兄台何故畏缩。况且,一旦曾知州来到,我们兄弟也就只剩一点微末之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