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九郎高义(1 / 2)

昨夜,辛永宗向父亲提起,想要南下参与镇压梁山泊起义,辛叔献并没有急于答应他,而是声称要与童贯事先商量。

仅一天的时间,这件事情便有了结果,毕竟辛叔献是随时能在童贯面前说得上话的人。

“九郎,泾国公夸赞你志向可嘉,任你为胜捷军部将,明日就往军营报道,待与麾下将士熟悉了,便可南下寻立战功。”

辛叔献笑着说道。

自宋神宗进行军事改革,推行将兵法以后,禁军被编为将、部、队三级编制,不同于北宋前期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弊端,将兵法的推广实现了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极大的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在将兵制下,一队为五十人,设队将一人;二队为一部,共一百人,设正副部将各一人;五十队为一将,共二千五百人,设正副将各一人。

胜捷军便是两将的配置,共五千人。

按理说,以辛永宗的资历,不可能刚一出仕,就能担任部将,应该先从队将做起。

然而,胜捷军是童贯的亲兵,将校皆由他自行任命,只是,提拔姻亲也不能太明目张胆,故而给辛永宗安排了部将一职。

辛永宗欣喜不已,胜捷军可是童贯从大宋最能打的西军中选拔而来的将士,一个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如今担任胜捷军的部将,正合辛永宗的心意,反正到时候也不是让他独挑大梁,有一部胜捷军跟随,不敢说立下多少战功,自保肯定没有问题。

“不知孩儿是否有机会当面向泾国公道谢。”

辛叔献摇头道:

“宋金会盟正在紧要关头,泾国公无暇抽身,往后自会召见你。”

辛永宗也不气馁,当即告退,前往院子里练习弓箭。

明天就要入营,怎么也得露一手才能镇住那群骄兵悍将,正所谓,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原主怎么说都是出身将门,多少有点骑射的底子。

辛永宗因为知道乱世即将到来,在学习上,从重文轻武,转向了重武轻文。

就算读书,也只是在读兵法,将那些儒家经典束之高阁。

两年的时间里,辛永宗每天勤学苦练,倒也有个将门子弟该有的样子。

就在辛永宗为明天在将士们面前大显身手而做准备的时候,东京城外的胜捷军大营,辛道宗将一名副部将唤来了自己的营帐,他略带歉意道:

“魏兄,辛某有负重托。”

说着,将桌上的钱袋推向那名副部将。

副部将名叫魏充,关西泾源路人,此前见本部的部将一职有了空缺,故而行贿辛道宗,以求提拔。

辛道宗虽然只是一个副将,但所有人都知道,辛家是泾国公童贯的心腹,魏充当然要找他帮忙。

而辛道宗也答应得痛快,收了魏充的贿赂,只是如今事情没有办成,辛道宗倒也没有昧着良心将钱黑下,还是还给了魏充。

然而魏充却不接,他道:

“这些时日,辛副将为我四处奔走,事虽不成,我又怎能让辛副将白费力气。”

辛道宗见状,不由暗暗颔首,这魏充确实是一个聪明人。

他也不再客气,又将钱袋收了回来,反问魏充:

“你可知道是谁顶了部将的职位?”

魏充哪能知道,他只晓得,既然就连辛道宗都没替自己拿到部将之位,那么,被提拔之人必定背景深厚,这绝不是自己能够得罪的。

“还请辛副将指教。”

辛道宗故意叹气道:

“说来惭愧,正是舍弟。”

魏充惊愕不已,随之又释然,原来是辛道宗的弟弟,难怪自己争不过他。

辛道宗忽而狡黠地笑道:

“无功不受禄,今日既然拿了你的钱,我便再与你透露两个消息。”

魏充闻言,连忙竖起耳朵倾听。

辛道宗轻声道:

“泾国公正与家父商量婚事,童府的掌上明珠将会是舍弟的妻子。”

仅仅只是第一个消息,就让魏充感觉到物有所值,自己的顶头上司是童府的女婿,只要抱紧了这条大腿,将来还怕不能飞黄腾达!

辛道宗见魏充面露喜色,继续道:

“这第二个消息嘛,便是舍弟请求参与讨灭梁山贼寇,已得泾国公的准许,魏兄可要早作准备。”

魏充听了这两个消息,简直就是心花怒放。

辛永宗南下,必然是要将他们带上,哪怕未立寸功,以辛永宗的背景,也能分到一杯羹,到时候自己便可跟着沾光。

此时,魏充已经清楚辛道宗为什么要与自己说这些,就是让他好好配合辛永宗,莫要逞一时的意气之争。

“辛副将教诲,魏充铭记在心!”

魏充感激道。

辛道宗点点头,提醒道:

“嘴巴紧着些,此事若传扬出去,于我辛氏无伤大雅,唯恐耽误了魏兄的前程。”

魏充连连应是,他前脚刚走,辛企宗后脚便进入了辛道宗的营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