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道贩子(1 / 2)

他的解决方案很简单粗暴,就是去当二道贩子。

直接在占城集市上购买中国销过来的物品,帮他们跑完后半程水路。

对元朝商人而言,占城购买力有限,在占城港销货利润较低。

所以,大部分商家,只是拿占城当做一个栖息地,不是终端卖场。

他们的目标,是西亚、或欧洲。

但这样,往返一趟时间变长,海上航行风险也变大。

因此,痛点产生了。

赵昺知道,按照现代商业的理论,有痛点,就有商机。

所以这种方案是能赚到钱的,而且,来钱最快。

说干就干,第二天,赵昺就差人到占城港开始摆摊了。

占城港的来客,大多是国内广州、泉州、宁波三大港口来的商贩。

他乡遇故知,语言相通,交流毫无阻碍。

同文化带来的信任感,让与客户的沟通变得非常容易。

只一周时间,第一艘货轮就被装满了来自中国的瓷器和茶叶。

赵昺的目的地是,天竺和爪哇。

这一趟主要目标是试水,因此在就近找市场销货,更符合他的要求。

1279年,6月1日,拂晓。

南宋的商船在占城港整装待发。

赵昺亲自到港,为百余名船员赐酒壮行。

这些精壮汉子,大多都是广东、福建籍人士,论年龄不过25岁。

他们在崖山海战时应招进入宋军,后来职业分流时,自愿报名航海经商。

这些人,肩负着为这个流亡政府赚取外汇的任务。

清晨的占城港,气温难得凉爽。

空气中微微的咸味拂过码头,朝阳的第一缕光线穿透了薄雾,照亮了繁忙的港口。

占城港湾中停播的渔船和商船在水中摇曳,船帆在晨光中泛着金色的光辉。

船员们列队整齐,却满脸自豪。

他们知道这些货物将被送往遥远的国度,交换回珍贵的财富。

赵昺为船员们敬上一杯米酒,说道:“我大宋复兴命脉,就全赖诸君了!”

他在军士们心中地位很高,当一一对这百余人敬酒以后,赵昺开始发表讲话。

“诸位将士,今日在此码头,朕赵昺以天子之名,为诸君送行。

你们将踏上波涛汹涌的大海,前往异国他乡。

我大宋,正值生死存亡之际,但看到你们坚韧不拔,我便知天命未改,我宋必将中兴。

高宗皇帝有言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诸君此行,正是逐利与民、造福于民。

扬帆远航之际,不甚感伤。

海上风浪无情,异国风俗迥异,诸位须随时保持警惕,以保自身和货物的安全。

出发吧,勇士们,你们的名字和功绩,必将如同星辰般璀璨,永远照耀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之中。

朕望你们满载而归,平安而归,载着繁荣和希望而归。

朕在此为你们祈福,愿天佑大宋!”

“万岁!”喊声响彻云霄。

随即这艘商船,启航出港。

南宋的外贸之路,就此开启。

送走船队以后,陈宜中找到了赵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