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在占城搞房地产,起飞!(1 / 2)

陈宜中见皇帝急切,也不正面驳斥,他解释道:“如今船舱仍可供兵士居住,可先将就一年,再行建造不迟!”

“丞相所言差矣,这八万精兵,为我大宋出生入死,使其居者有其屋,也是为人君的责任啊。”

“我主仁慈,但大兴土木,其耗费甚大,待国库充实,再度推行不迟。况且我等必不在占城久留,在此建房,实属浪费资源!”

赵昺说道:“丞相,其实我急兴土木,正是为充国库之用。”

“噢?请官家明示。”

陈宜中满是疑惑,在他看来,破土动工,既耗费民力,又耗费财力,跟赚钱充实国库实在不搭边。

可在赵昺看来,要赚大钱,就必须先建房子。

他问道:“丞相,你主政之时,我大宋收入来源为何?”

陈宜中不假思索:“天下用度,皆源于‘税’。”

“可这税,好收吗?”

陈宜中摇了摇头,南宋末年,政府的财政实际已经崩溃。

与元军的战争,也屡屡因为赏金不够,导致军队溃逃。

“丞相,我有一计。当前士兵整日劳作、操练,除缴税外,实在无法为国家多作贡献。”

“敢问官家高见?”

“丞相可组织人等,修建房屋,高价卖给赚到钱的士兵,这样他们个人收入,十之八九流入国库,不怕他不交!”

这一招,赵昺也是跟现代的房地产行业学习,并不新鲜。

他打算将这一套体系,整体移植到占城来。

陈宜中依然疑惑:“可我军士兵常年征战,衣不卸甲,他们住帐篷都好,会有人买房吗?”

“这个不需担心,我自有办法,”赵昺笑道:“下个月,我就会安排士兵与本地女子相亲,娶妻生子。”

“娶妻生子?”

“娶妻生子,有家庭以后,想必不能再住帐篷了吧?”

“妙啊,陛下,这一层,宜中实在没有想到。”陈宜中一拍脑袋,说道。

“丞相,‘以婚促房、以房代税’,乃是朕处心积虑的‘阳谋’,如此推行,则可改变过去财政收入之格局。”

“敢问陛下,有何不同?”

“往昔收税,须立各项名目,如‘丁税’、‘两税’、‘商税’……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民变。”

陈宜中也感叹道:“是啊,我朝大小民变,数不胜数,确实烦心。”

赵昺接着说道:“朕欲减少税种,降低税率,然后通过售卖房产,让军士们乖乖掏钱。”

陈宜中捋了捋胡须:“如此,则是他们主动买房,定然不会抗拒!”

见他听懂了,赵昺点了点头:“以此法行事,变被动缴税为主动买房,士兵大部收入仍为国有,却甘之如饴。”

听到这里,陈宜中不禁拍手叫好:“此计甚妙!甚妙!堪比汉武帝刘彻之‘推恩令’,实属顶级阳谋!”

而对赵昺而言,他的成就感却远不及此。

发展占城房地产,无意之中,帮他解决了一个困扰史学界的千年难题。

那就是——“变法派的王安石,和保守派的司马光,究竟谁是对的?”

200多年前,神宗一朝,王安石与司马光争论不休。

王安石认为,发展经济,应当对外拓展,做大蛋糕,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境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