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寻找朱元璋(1 / 2)

13世纪的占城,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而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它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上承宋朝的广州港,下启暹罗(今泰国)以及马六甲。

此行,宋军需要穿越北部湾、南海,才能抵达占城。

这条线路由于商人的探索,已经非常成熟,3天时间足以。

旗舰的夹板上,借着海面明媚的日光,赵昺抓紧时间跟贾思勰讲遗传学原理。

把现代科学,用文言文翻译出来,着实不容易。

好在赵昺当年,读的是二十四史原文。

经他一翻译,贾思勰倒也能理解,偶尔一些文言文语法错误,也能用他8岁的年龄解释得过去。

他指着自己准备的那一页教案讲道:“若论常理,万物以稀者,皆为‘隐性基因’。”

这贾思勰乃是个“农痴”,尽管听得似懂非懂,却仍然津津有味。

他对赵昺讲授的“奇谈怪论”兴趣非常。

在赵昺的培训后,杂交水稻的理论基础贾思勰已经掌握了。剩下的,就需要他在实践中摸索了。

科技,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海风鼓满了宋军船队的帆布,沿着商队开辟出的航线乘风破浪,向着遥远的南海进发。

“陆小曼,为朕研墨!”

既然有了童养媳,就尽情使唤吧!

陆小曼心里纵有千百个不愿意,但离开了爷爷的庇佑,现在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这些无伤大雅的活计,也只能先干着。

赵昺继续写航海日记,顺便练练毛笔字。

“离开崖州第1天,4月9日,晴。

天气比到崖州时好得多,我也是第一次体会课本上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个时代天蓝水清,海水比现代都要美得多。

海鱼外观上倒是跟现代没有什么差别,今天深海处遇到一群飞鱼,冲上了甲板。

士兵们大多是第一次见这种场景,他们在甲板上忙着捡鱼,不亦乐乎。

作为农耕文明背景下长大的他们,大概从来不会想到,世界上有这么一种生活方式吧?

不用付出太多劳动,就可以填饱肚子的好事,也能轮到我们这些勇敢的探险者!

今天的晚餐当然是全鱼宴,这些鱼肉质鲜嫩,炊师只简单加点调料,大家便喝得汤都不剩。

唯独有一只章鱼,由于造型怪异,没人愿意吃上一口。

白天我给贾思勰进行了培训,结束之后,他就到船舱里鼓捣那一船‘神麦’去了,真是个有理想的人。

可是,除此之外,在船上的日子,倒真是足够无聊。

明天,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离开崖州第2天,4月10日,晴。

今天,我给自己开启了一项任务——找人。

找人的原因是,我前世的记忆开始攻击着我。

突然,我想到了一件事情。

朱元璋的外祖父,参加过崖山海战,他是张世杰手下一员小卒!

但我的线索有限,只记得他外祖父是维扬人士。

所以我让张世杰查询了士兵花名册,筛选出维扬籍贯共8人。

接下来,只要紧盯着他们,几十年后,我手下就有朱元璋了吧!

到那时,躺平都能灭掉元朝,想想就带劲。

我真是个天才!”

“离开崖州第3天,4月11日,晴。

靠近占城了,今晚就能靠岸。

相比上次断水断粮而言,此行简直是轻松加愉快。

我让张世杰安排人,把沿途的情形都绘制成了航海地图。

总有一天,我们反攻蒙元时,这地图用得上。

太常寺的乐官安排了歌舞表演,以缓解大家旅途的烦闷。

不得不说,这大宋打仗不怎么样,搞文艺在历史上可是断崖式领先。

这歌,这舞,这编排,这么多美女。

怪不得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