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宜伦奇遇(1 / 2)

突然,赵昺问县令道:“你说的这远房亲戚,可是前朝丞相‘贾似道’?”

赵昺明白,贾似道是南宋末年丞相,因为在指挥保卫临安的丁家洲战役中惨遭失败,几年前被朝廷怪罪并处死。

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存在重大争议,但毕竟成王败寇,在后世的历史中,贾似道被冠以“奸臣”的名号。

但对于赵昺而言,他对眼前这个贾似协,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贾似协答道:“正是同辈族兄,4年前经‘丁家洲’一战,已战败伏诛。”

这等伤心事,提起来有些尴尬,赵昺便把话锋一转,问道:“此地是何处?”

贾似协回答道:“此地名为‘宜伦’,有我大宋‘昌化军’三千人驻守,平时并无战事,我在此领兵屯田开荒、兼职教授王道。”

听到“屯田”二字,赵昺眼睛放出了红光。

“如此说来,你处定有粮食存储?可资助我大军就地补给?”

“敢问陛下,有大军几何?”

“十万余人!”

贾似协稍加思索,回答道:“县府后数百步远,有座粮仓,虽不算大,供大军食用两三个月,不成问题!”

“两三个月?”赵昺简直被惊呆了。

他没想到区区三千余人,种植的存粮,竟然能支撑十万大军两三个月!

“你如何种得如此多粮食的?”

“陛下,请至后院省视。”贾似协对赵昺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噢,朕正有此意。”

赵昺等人,跟着贾似协穿过前堂,来到后院。

这后院的陈设跟内陆一般宅第并无差别,但却没有任何观赏草木,反而种满了齐人高的稻子。

那稻穗甸甸垂下,绿中带金,在风中摇摆起伏、沙沙作响。

“我大军有救啦!”赵昺想到这里,不由得跑到麦穗中去,沉醉其中。

见那谷粒晶莹剔透,粒粒饱满,身旁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侍卫们见此场景,宛如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卷,美不胜收。

贾似协抓起一束稻穗,跟赵昺说道:“陛下,这种水稻乃是‘占城稻’,真宗年间引入,适应性强,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都能生长。”

“想不到你贵为县令,还亲自耕种。”

“陛下有所不知,小人祖上为北齐贾思勰,世代从农,自幼家父耳提面命,至今日稍有所成。”

听到这里,赵昺略有所思。

贾思勰是北齐著名农学家,著有名著《齐民要术》。

莫非,眼前这贾似协,也是“谐音穿”到这个时代的?

贾似协越说越来劲:“陛下您看,崖州岛上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非常适宜水稻种植,这里一年三熟,只要多加开垦,就是下一个鱼米之乡啊!”

听到这些,赵昺稍微心安。

他之前最担心的事情,除了元军的追杀,就是这十万人的生存问题,现在有了贾似协与占城稻,一切都看到了希望。

随后,贾似协又饶有兴致地带着赵昺,在宜伦各处巡视。

县衙旁边,赵昺看到了这里最气派的建筑。

这院子古朴典雅,不论是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都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内敛的气质。

赵昺见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镌刻着“东坡书院”四个大字,笔力遒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