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自行车和三轮车524(1 / 2)

这些其实都还好,用不上就用不上吧。

但是最不能忍的是,这玩意儿竟然还成了你未来的绊脚石!

有多少人才最后都是死在了英语上?

如果他的专业,他的未来,要求必须会,也就算了,多少跟英语无关的,也得要求。

远的不说,光是李丰田认识的,很有才能和头脑的人,都是死在英语上了。

上面怎么想的,李丰田这种小市民不清楚。

反正从下往上看,这东西除了徒增烦恼和精力,以及花费,基本没啥用。

放心吧,这一世,我会让汉语成为世界语的!

编程都特么要用汉字的那种!

……

看着大大小小的劳动人民,李丰田发现,运输方式还是很传统。

有条件的还是牲口拉,没条件的还是需要人背。

虽然也有独轮车什么的,但是车轮还是木质的。

人力车现在已经遍布大街小巷了,这些年戴胄运营管理的很好,周边的各个州县也逐步有了相关的业务,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的创收。

要是有橡胶就好了,橡胶轮子可以省去很多力气。

再看看行人,有条件的坐马车。

条件还可以的,坐人力车。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用两条腿在走路。

李丰田在脑中过着不同时代的场景,希望找到可以提升整体效率的东西。

最后,“自行车”三个字,呈现在脑中。

其实当初研究人力车的时候,李丰田就有想过自行车。

但是当时还没有科技院,铁也紧张,而且自行车关键的轴承和链条,以当时的炼铁工艺,是否能完成,都要打个问号。

教员层教育我们说,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现实条件就是不允许。

但是,现在应该差不多了,可以将这个东西试着去做做。

发展的根本就在于提速,各方各面的提速。

无论是移动的速度,还是生产的速度。

李丰田摸出小本子,掏出简易的钢笔,在小本子上面写下了“自行车”三个字。

顺便提一下这个钢笔,这钢笔是李丰田让吕才私下开小灶做的,毛笔不方便,也不能随身携带,而且李丰田也写不惯。

而且钢笔的结构也不是很复杂,稍微说一些,吕才就明白了,所以,很快,就根据李丰田的要求,制作出了钢笔。

只不过,这钢笔用的是研磨好的墨水,必须得是非常稀的那种,不能有墨块,要么容易堵。

而且,笔尖也不能和后世的比,这笔尖还是相对比较粗糙的,用不好或者过于用力,就会把纸划破。

但是,这已经是很不错了,随着记录点重要的信息还是勉强够用的,然后回去之后再细化整理。

嗯,既然有了自行车,那么三轮车是不是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三轮车可以说是在劳动人民中间,有着重要的地位! 即便是科技发达的后世,许多地方依然可以看见三轮车的身影,即便不是人力的,也有电力或者燃油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