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吐蕃来使464(1 / 2)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丰田基本就是泡在了弘文馆。

因为拼音也好、偏旁部首的拆字也罢,光靠李丰田说了一下午的概念,即便是这些饱学鸿儒们,也不可能都记得。

想要修书,首先他们得先融会贯通。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丰田每日都是在弘文馆内传授这些基础的拼音,以及一些字的拆解思路。

其实主要的还是针对那些不好定义偏旁部首的字,李丰田结合现代字典的办法,也说了一些,下面一种大儒,如小学生一般,认真的听讲,复习,记着笔记。

而这些大儒在上课的同时,也带了一些自己的子弟跟着学习,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会了再教,肯定不如创始人教的好。

况且,修撰这书需要大量的人手,他们这些大儒都是把关的,更多的杂活零活,还是要交由下面的人去做的。

就这样,一晃一个月就过去了,时间也来到了初夏。

这些大儒们基本也学的差不多了,并且每个人都写了一本厚厚的记录和心得。

其实在二十多天的时候,就基本学的差不多了,李丰田提议,可以先试着修一些简单的部分,一来呢,自己在这,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二来呢,也是看看他们学的效果如何,发现那里有问题,再进行补课。

所以,就变成了上午学习,下午修撰。

目录的概念,也已经记录下来了,只不过那些都是成书之后再做的索引。

上午还好,大家都认真的学习,但是到了下午,那可就热闹了!

一群大儒经常的因为一个字的注解或者注音争的那是面红耳赤,然后引经据典,谁也不服谁!

而这时,李丰田就不开口了。

因为涉及到了具体的字义,这些东西自己照比他们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繁体字和简体字很多都是不同的。

后世的有些简体字是综合了两个甚至更多的繁体字,自己尚且都是个半吊子,就不要搞幺蛾子了。

本来也想弄弄简体字来着,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先不说自己是否真的都认得这些简体字,主要是李丰田认为暂时没必要。

这个工程量也是非常大的,而且相较于拼音来说,作用要小的多!

现在这个时代,繁体就繁体了,也没什么。

如果时代真的需要简体字了,相信它一定会随着时代而到来的。

更何况,李丰田其实是比较喜欢繁体字的,不因为别的,就是单纯的“美”!

尽管从书写效率来说,简体字的确是有自己的优势,但是真是从字义上来说,简体字是没了灵魂的。

中华文字是象形文字,它的产生凝聚祖宗们的智慧,很多字,即便是你不认识,但是看它的样子,多少也能猜出个大概,这就是文字之美,艺术之美!

这也是后世为什么写书法的,拿起了毛笔,都是写繁体字呢?

李丰田不希望这个东西消失。

更何况,即便是他那个年代,尚且还有繁简之争呢。

如果放到现在?

李丰田是想做事的,可不是想多事的。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