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算计与反制524(1 / 2)

营地之中韩世忠将自己的麾下部将一一招来叮嘱完毕之后,又让自己的亲卫准备好,等着对方杀回马枪的时候直接群起而攻之。

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

从之前的袭击来看,对面的人数并不是很多,想要牵制住他们这么庞大的一只军队,必然是以奇袭为主,否则摆开阵容。

靠着大军云气,韩世忠有一百种办法把冲锋的骑兵给扬了。

骑兵冲阵,也是要分情况的。

“可惜了。”

韩世忠望着营寨四周,之前他们安营扎寨的时候选择了相对空旷平坦的地方,这种地方视野辽阔可以避免被人伏击阻击,但是如此一来要伏击别人也不容易了。

虽然只是简单的交手,但是韩世忠可以肯定,对方的将校绝对不是碌碌无为之徒。

或者说,从与星汉交手到现在,韩世忠就没有见过一个蠢货将校,曹仁当初败于他之手,完全是实力上的硬差距,可即便是如此他都没能留住曹仁。

对面正面对抗也许不是他的对手,但是对方一心抵抗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步步为营。

这一次星汉的动向很奇怪,而且岳飞挂帅……对于这个灭了金辽两国的年轻小将,大宋之内的情感也很复杂。

尤其是一众武将,有点家传的,基本上都已经知道了,岳飞凝聚了军魂,大宋的军魂。

然而大宋的军魂投在了别人麾下……

这种事情让韩世忠心中蒙了一层阴影,他少年投军,该见过的也都见过。

自然明白,能让岳飞这种凝聚了军魂将校投身于别人麾下的意义和原因,更重要的是,对方实打实的灭了金和辽。

了解的虽然不多,但是韩世忠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是,对方绝对要比曹仁强得多。

他们这一次被人截断气势,一拳打在要害之处,很有可能就是对方的决断。

这让韩世忠有些焦躁,他有点担心宗泽,虽然宗泽老将军目前是大宋首屈一指的统帅,甚至于比他还强一点,可能除了种师道之外,是大宋最强的统帅。

可韩世忠还是没底,他对于宗泽的安危有一种近乎荒谬的危机感。

“将军,您为何愁眉不展?”

身旁贺如龙奇怪地问道,自从跟了韩世忠之后,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韩世忠的脸上挂着如此愁容。

韩世忠看了身旁的贺如龙一眼,对方被他吸收进自己的亲卫行列,算的上是自己人。

满心忧愁的他也确实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

“我们接下来恐怕会持续受到对方的骚扰,对方会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我们靠近主战场!”

韩世忠一边给贺如龙解释,一边也是在重新整理思路。

“我们不能埋伏对面,直接把他们打残吗?就像是之前您对付我们那样?设下埋伏,然后将我等一网打尽!”

贺如龙虽然算不上什么聪慧之辈,但是笨人有笨人的办法,他们的经历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韩世忠收拾方腊的时候,简单的挑衅、放诱饵、普通的设下埋伏,然后带着人围住方腊他们,最后冲进去直接生擒方腊。

贺如龙当时记得很清楚,明明他们就要赢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就看见帅旗被砍倒,方腊被俘虏,到处回荡着投降不杀的呐喊声。

韩世忠露出一个苦笑,要是真的能有那么简单就好了。

实际上对付方腊,他也是作了很多准备的,至少对于方腊的禀性了解了大半,才能那么完美的进行设计。

可他对于卢俊义算不上什么了解,只是有所耳闻的地步,另一边的高宠更是听都没听过。

“对方是精明之辈,想要围歼对方世不可能的,有了刚才的交锋,对方不会深入,他们只会进行骚扰。”

“我将弓箭手、强弩兵全部调动到外侧就是为此,在对方不会深入的情况下,能伤多少伤多少,这地方太平坦了,有利有弊。”

韩世忠说到了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地形问题太大了。

骑兵啊!骑兵!

如果他有一只骑兵,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可惜他没有。

军团行进之间可以抱团,结成方阵圆阵来应付骑兵的骚扰,避免被骑兵分割冲杀。

但是大军行进之间可没办法做到抱团。

地形再怎么平坦,也不可能让大军以完整的阵型进军。

大军进军绝大多数情况下,先锋开路铺路搭桥,后面的大军再以一字长蛇的形式缓缓前进。

行进队伍蔓延个几十里甚至是上百里都是有可能的。

这么漫长的战线,想要避免被对方攻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就算集中力量设伏,对面也根本不会上当,对方刚才的袭击就已经说明了对方的配置,至少是以两只骑兵作为配置进行骚扰围猎。

想要在数十里的战线上精确的猜到对方两只骑兵队伍攻击的地点,这已经完全是做梦的范畴了。

“那我们将大军拆分开来,以军团的规模进行前进不就好了?”贺如龙懵懵懂懂地说出自己的疑惑。

他知道韩世忠跟他说这些就是为了让他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他不知道这有什么用,但是既然韩世忠想让他说,他就说。

韩世忠内心里再度叹了口气,他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还有一部分是为了给贺如龙灌输军事思想,毕竟将亲卫下放到基层当军官,也是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大军团指挥想要指挥军队,总得把自己的命令贯彻下去,大宋这种特殊情况,又不可能让他长期掌管一只军队,也不可能让他在军队之中建立太高的威望。

最后大宋统帅也只能采用这种亲卫军官的方式来进行辅助指挥。

不过看上去,指望贺如龙能成为一名成熟的基层军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贺如龙说的很对,一般情况下,大军不会抱团行动,基本上都是划分成军团或者是万人队进行前进,这样不管是遭遇什么情况,都能很灵活的应对。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是……这些士卒不能是一群没见过血的新兵蛋子。

这也是任何一个朝代都必须直面的问题,那就是养兵的问题,养兵只能养精锐,普通的士卒打完基本上都是当场解散的。

正常的国家财政是撑不住的,就算能撑住,赵匡胤自己黄袍加身的故事历历在目,谁敢让手下人拥兵自重呢? 也就只有分封这种制度下,才能让手底下保证战斗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