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计划(1 / 2)

阿森纳也是这么想的……

阿森纳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在阿尔特塔的带领下,走的是技术流的路线。

他们的优势就在于流畅的配合和高超的创造力,在英超赛场属于一股清流。

而他们的劣势,则是他们的技术流中场很容易在英超的肌肉棒子中场中迷失自我。一旦遭遇强力逼抢,他们就会手足无措。

阿森纳最近的几个赛季,就像是抛物线一样

9月份一般会战斗力超强很凶猛,谁都惹不起;

而到了4月份就会状态下滑掉链子,谁都惹不起。

这个赛季虽然曾经打出过相当亮眼的战绩,但是总体走势上,却依然走了老路。

来到4月份,他们已经输了三场比赛,在“让四”的道路上笃定前进着。

这一点和曼联的4连胜是正好走出相反的曲线。

此消彼长,曼联在多赛一场的情况下,也在积分榜上完成了对阿森纳的反超。

而这一场遭遇战之后,两支球队就将决出真正的第四属于谁了。

针对阿森纳的打法,王韬也有自己的考虑。

既然阿森纳的特长是控球,而且他们的中路都是小年轻,那么王韬就决定这场比赛不给他们太大压力,否则中场压迫力度太大,年轻人肯定很容易发挥不出来的。

要找一个不给阿森纳的中场造成困扰的战术,给他们留下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从容的去控球、去组织。

从这个角度出发,王韬决定,这场比赛就走高举高打的战术。

而王韬这次选择中场的要求也明晰了:第1个是要有老将,老将的出脚速度和反应肯定跟不上年轻人;第2是技术,技术一定要粗糙,一定不能比阿森纳的球员球技更高超,否则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压制,让阿森纳发挥不了他们的传控优势。

当然肯定要有技术中场,但是数量不能太多,这样的话就算他们想打配合,也不会太流畅,不至于让阿森纳的年轻中场难以应付。

如果只有一个组织中场的话,那肯定孤掌难鸣,难以兴风作浪。

在王韬的脑海里已经构造出了这个场景:比赛的中场就像是跑马场,阿森纳的小青年们逼抢曼联的组织中场,然后就地反击,甩开粗糙中场,掠过老迈中场,就能直接面对防线。

他们传着传着就跑到了曼联的禁区里,然后利用娴熟的一脚出球,三两人配合撕开曼联的防线,剩下的就是欢呼了。

这计划看上去很不错!

至于人选,马蒂奇肯定是首选,他是曼联中场年龄最大的一个,油箱里已经没多少油了。

然后是麦克托米奈,他是个传统的英式中场,技术比较糙,组织基本没有,优点是覆盖大和向前能力强。

不过当球都拿不上,这能跑不就跟瞎跑画等号了?

面对阿森纳这样的强敌,全上替补系统肯定不同意,所以第3个的话上的是B费。

B费虽然技术不错,但是双拳难敌四手。这家伙一旦面对逼抢,精准的传球就成了随缘,球队的进攻肯定打不起来。

而且这家伙一旦摊手多了,还会影响球队的士气,没准带来点意外收获。

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安排完了中场,剩下的就是前锋。

曼联前场兵多将广,但是非战斗减员太多了。

C罗请假,格林伍德停训、卡瓦尼受伤……

能用的就只有桑乔、拉什福德和埃兰加了。

而拉什福德这场比赛前,又有些不适,所以王韬派出了小将加纳乔,搭配桑乔和埃兰加。

小家伙才17岁,面对大战,肯定会紧张的。

王韬感觉,这样安排再不输球,简直就不正常了。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