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继承爵位32(1 / 2)

宝玉自百顺胡同归来,天色尚早,夕阳斜洒,将马车影子拉得长长的。

茗烟跟在身后,一脸的满足,显然是刚刚在李纱帽胡同的温柔乡里得到了足够的慰藉。

宝玉下了马车,心中不安,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自西角门入院,门子们不以为异。

穿过仪门,便打发了茗烟回去,宝玉独自回返绛芸轩。

穿过回廊,行至贾母院前,偏巧遇上了自小花园散步归来的林黛玉,紫鹃和雪雁随行在侧。

少女身着淡绿色衣裙,弱柳扶风,眉眼间带着几分淡淡的哀愁。

“宝玉,你这是打哪儿来。”林黛玉脆生生的问道。

宝玉心中一紧,方才去了烟花柳巷,此时做贼心虚,偏被林妹妹撞见,顿时有些手足无措。

强装镇定,略略问了几句黛玉今日感受,便想匆匆逃离。

“宝玉,怎的我只是几日不见,便要和妹妹置气不成?”林黛玉心思敏感,见宝玉要走,便直接问道。

宝玉一惊,却保持镇定,道“妹妹混说什么,我今日去东府转了转,赶巧碰脏了衣裳,着急去换一件。”

林黛玉拿眼打量着他,多出一丝审视的味道。

这几日,经过反思自省,虽对宝玉仍心有不满,却也明白富贵人家便是如此,怎能过多苛责。

少女甚至想过,宝玉身边有个得用的丫鬟,兴许能免了他去外面寻花问柳,再染了脏病。

“小花园里花开得正艳,你去瞧了吗?”以往林妹妹给宝哥哥一个台阶下,宝哥哥便会抓住机会哄得林妹妹开心。

可此番宝玉却顾不上,只想着尽快逃离,“啊,是啊,花儿确实不错。”

听出宝玉急于离开,林黛玉失望更甚。

禁不住讥讽道:“这般急匆匆的模样,莫不是要去寻宝姐姐?”

宝玉闻言一顿,顿时涌起一股羞恼。转过身来,看着林黛玉,赌气道,“林妹妹,我待你如何你都瞧在眼里,又何必用这些不着边际的话来酸我?何况我又不知道哪里惹到林妹妹”。

林黛玉歪头瞧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本想给宝玉一个机会,哄哄她,之前那件事便算过去了。

可谁想到宝玉根本没有认错的意思,还这般理直气壮,那种事又怎么可能说出口。

“这便是你道歉的态度?也该拿出诚意来。”林黛玉再次给了宝玉台阶。

宝玉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歉意。做错便做错了吧,眼下只想与林妹妹和好如初。

因是宝玉凑到林黛玉身旁,低声下气地道:“林妹妹,我错了,你原谅我这一次吧。”

林黛玉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知道宝玉性子,便也愿意给他这个台阶。

于是像往常一般,言语逗弄道:“你若真想哄我开心,便去找些新鲜玩意儿瞧瞧。”

宝玉闻言一喜,便要连声应是。

然而此时此刻,林黛玉突然笑容敛去,并打眼观量着宝玉,凑跟前鼻子嗅了嗅。

贾宝玉霎时魂儿丢了大半,心道要遭。

少女乜斜了一眼身旁的紫鹃,面色无异,又看了一眼雪雁,却见雪雁眉头紧皱。

林黛玉的脸色也冷了下来,冷冷道“宝哥哥还是早些换洗这脏过的衣服吧,妹妹少陪了。”

宝玉闻言一惊,心中一阵慌乱。已然猜到是自己身上的脂粉香气,被林妹妹发现。

“我……”他刚想解释,却被林黛玉打断。

“宝二哥不必多作解释。”林黛玉冷冷地继续说道,“你们男儿家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我们女儿家都是管不得的。”

说罢转身便走,脚步匆匆地赶回碧纱橱。

宝玉伸手欲留下林黛玉,却怎的也张不开口。看着林妹妹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苦涩。

这次是真的伤了林妹妹的心了,而且伤得很深很深……

碧纱橱

林黛玉脸色煞白地依靠在床边,紫鹃和雪雁赶紧上前来抚背顺气、安慰劝解。

然而此刻的林黛玉却像失了魂一般,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逐渐暗淡下来的天色……

转日

晨雾渐散,京城的街道逐渐繁忙起来。武大叔架着马车,缓缓行向宗人府。

赵澄面容沉静,今日,他是来办理爵位继承的。

大滳的爵位继承制度源自前明,又略有改进。

太祖子璋不喜繁琐,便简化了爵位继承。宗室和异姓功臣爵位传承均由交由宗人府办理。

爵位传承时,代际递减。武垣伯自赵勇始,历经赵澄爷爷、大伯、父亲、哥哥到了他这一代便只是一个七品的奉国中尉了。

虽然赵澄对这个七品奉国中尉并不十分在意,但家族延续与责任使他不得不走这一趟。

宗人府的大门前,石狮子庄严威武,朱红的大门紧闭,透露出一种威严与庄重。

赵澄下车,整理了一下衣衫,上前拜见。

门房的小吏上下打量了赵澄几眼,又看了一眼赵澄手中的官牒,便领着他进入府内。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间公房前。小吏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进来。”

小吏推开门,引赵澄进入。

房内陈设简单而整洁,一名中年男子正坐在案前,埋头处理着公务乃是主事石峥。

石峥抬头看了赵澄一眼,脸上露出公式化的笑容:“阁下前来,有何贵干?”

赵澄微微一笑,拱手道:“在下赵澄,特来办理爵位继承事宜。”

“哦?”石峥挑了挑眉,“请报上爵位。”

赵澄从容报出。

石峥初时并未太过在意,每日来宗人府办理爵位继承的人不在少数,但亲自登门办理的,大多数都是些不入流的小爵位,不值一提。

然而,当赵澄说出“武垣伯”几个字时,石峥的眼睛顿时一亮。

前两日怡贤亲王亲自过问武垣伯爵位的继承情况,此刻见到武垣伯的后人站在面前,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

这或许是接触怡贤亲王的一个绝佳机会。

石峥的态度立刻变得热情起来,他详细询问了赵澄的相貌、生平等信息,并亲自记录在案,一切颇为顺利。

“赵公子,爵位继承的事宜已经办理妥当。”石峥顿了顿,道,“不过,按照规矩,我们还需要对本人进行核验。赵中尉能否稍待两日,待核验完成后,我差人亲自将一应文书送至您手上。”

赵澄点头应允,却对石峥的异常热情有些疑惑,不过,整体来看,对赵澄并无坏处,便也装作不知。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石峥便亲自送赵澄出了宗人府。

临别时,赵澄告诉石峥他目前住在荣国府,石峥听后满口应承。

赵澄坐上马车,回望了一眼宗人府的大门,撇撇嘴,又疑惑地摇了摇头,便也不再理会。

这下爵位继承的事情也解决了,可以踏踏实实准备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了。

赵澄并不指望武勋恩荫,更希望通过举业完成书香门第的转换。

马蹄声声,赵澄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而宗人府内,石峥则已经开始盘算起如何向怡贤亲王汇报此事,以期能够借此机会平步青云。

石峥在送走赵澄后,立刻回到值房。心中思忖,怡贤亲王亲自下令查询武垣伯的档案,这其中的风向,他有些摸不住头脑。

从密密麻麻的档案中,取出了武垣伯府的那一份,认真地查阅起来。

石峥是个心思细腻之人,一边翻阅着档案,一边琢磨着这其中的缘由。

怡贤亲王为何会突然对武垣伯的后人感兴趣?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于是石峥更加仔细地查阅着每一份资料,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随着思考的深入,石峥逐渐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武垣伯府,赵家兄弟、西北之战……又想了想方才见到的那个年轻人——赵澄。

石峥好似琢磨出些眉目了,咬牙决定将赵澄之事亲自汇报给宗令大人。

吩咐下人备好马车,前往怡贤亲王府。

怡贤亲王这两日头疼不已。皇上命他寻找赵家兄弟的后人,但派出去的人却都回报说,武垣伯府已经破败不堪,府中之人也早已搬离京城,一时之间,竟是无法向皇兄交待。

心中愧疚更是不已,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准备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却忽略了当日替他赴死的赵家兄弟的后人。

如今经皇兄一提醒,他才恍然大悟,急切地想要找到武垣伯府的后人,好好补偿他们。

就在这时,下人前来禀报,说是宗人府主事送来了武垣伯后人的资料。

怡贤亲王闻言大喜,立刻命人将石峥叫到府中。

石峥跪在怡贤亲王面前,将路上反复斟酌过的话语一一禀报,内容清晰明了,规规矩矩,并将事实一一陈述。

怡贤亲王听完石峥的汇报后,沉思片刻,然后吩咐道:“你按规矩办理即可,暂不要把爵印等文书送去。”

怡贤亲王在书房内转了一圈,停下道“改日将这个赵澄叫到宗人府来,我要亲自见他一见。”

石峥闻言心中一凛,此事的重要性又提升了一个层次。连忙点头称是,然后转身离去。

宁荣街

夕阳斜照,金色的余晖洒在京城的街道上,将这座古都映照得更加古朴典雅。

赵澄自宗人府出来后,并未回返,而是走访了几家书局,特别是当看到恒悦书局里《射雕》已经成为畅销书籍时,心下宽慰不已。

直到夕阳西下,赵澄的马车才回返荣国府。

此时马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辚辚的声响。

车厢内,赵澄闭目养神,他的面容沉静如水,仿佛外界的纷扰都与他无关。

武大叔坐在车辕上,一手握着马鞭,一手操控着马车,眼神时不时地扫过街道两旁。

尚未拐入宁荣巷,武大叔的眉头突然一皱,注意到远处有几个身影在对着马车指指点点。

这些人虽然刻意保持了距离,但他们的目光和动作却出卖了他们的意图。

武大叔心下警惕,轻轻敲了敲车厢,低声对赵澄道:“少爷,有人在暗中观察我们。”

赵澄睁开眼睛,浑不在意。淡淡说道:“几只臭虫而已,不必在意。”

武大叔却摇了摇头,道:“少爷,不止一拨人。这京城里鱼龙混杂,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赵澄轻笑一声,道:“哦?这么有趣?除了孙德业难不成还有别人也对少爷感兴趣?”

顿了顿,继续道:“无妨,不必太放在心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尽管赵澄如此说,但武大叔依旧心中不安。

武大叔并非全部担心赵澄的安危,以赵澄的身手,寻常人等根本不是对手。

他更担心的是,这些盯梢的人背后可能有着更复杂的势力,若是因此惹上不必要的麻烦,那就得不偿失了。

马车缓缓驶入宁荣巷,最终停在了东北小院门前。

赵澄下车离去,武大叔停好马车便去了仆人们住的裙带房。

裙带房内,武大叔和赵朴共住一间。

此时赵朴也刚自“那家小酒馆”回来,正躺在床上歇息。

武大叔也不废话:“少爷被人跟踪了”

听到此话后,赵朴一个机灵坐了起来,追问道:“武大叔,可知道是谁在跟踪少爷吗?”

武大叔摇了摇头,道:“不清楚,而且是两拨人。咱们须得小心行事”

赵朴皱了皱眉,道:“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

武大叔沉吟片刻,道:“其实,如果不来几个练家子,单就今天这几个,还不够看。咱们两个就能对付。我只是担心看不到的。”

赵朴听完后,也缓缓点头,道:“说的也是,这些人最好没惹的少爷出手……”

少年想起少爷师傅临行前提醒他的话,“最好不要让你们少爷出手,他并不适合打架。”

赵朴还以为苗师傅怕伤着少爷呢,就听见苗师傅缓缓说道:“你们少爷下手太黑,容易牵扯些不必要的麻烦……”

两人相视无言,心中的忧虑如出一辙。

此时宁荣街的一角,那几个人也在秘密商量着什么……

夜幕渐渐降临,京城中的灯火渐渐亮起,这场未知的风波,也悄然酝酿着…

这或许是接触怡贤亲王的一个绝佳机会。

石峥的态度立刻变得热情起来,他详细询问了赵澄的相貌、生平等信息,并亲自记录在案,一切颇为顺利。

“赵公子,爵位继承的事宜已经办理妥当。”石峥顿了顿,道,“不过,按照规矩,我们还需要对本人进行核验。赵中尉能否稍待两日,待核验完成后,我差人亲自将一应文书送至您手上。”

赵澄点头应允,却对石峥的异常热情有些疑惑,不过,整体来看,对赵澄并无坏处,便也装作不知。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石峥便亲自送赵澄出了宗人府。

临别时,赵澄告诉石峥他目前住在荣国府,石峥听后满口应承。

赵澄坐上马车,回望了一眼宗人府的大门,撇撇嘴,又疑惑地摇了摇头,便也不再理会。

这下爵位继承的事情也解决了,可以踏踏实实准备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了。

赵澄并不指望武勋恩荫,更希望通过举业完成书香门第的转换。

马蹄声声,赵澄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而宗人府内,石峥则已经开始盘算起如何向怡贤亲王汇报此事,以期能够借此机会平步青云。

石峥在送走赵澄后,立刻回到值房。心中思忖,怡贤亲王亲自下令查询武垣伯的档案,这其中的风向,他有些摸不住头脑。

从密密麻麻的档案中,取出了武垣伯府的那一份,认真地查阅起来。

石峥是个心思细腻之人,一边翻阅着档案,一边琢磨着这其中的缘由。

怡贤亲王为何会突然对武垣伯的后人感兴趣?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于是石峥更加仔细地查阅着每一份资料,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随着思考的深入,石峥逐渐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武垣伯府,赵家兄弟、西北之战……又想了想方才见到的那个年轻人——赵澄。

石峥好似琢磨出些眉目了,咬牙决定将赵澄之事亲自汇报给宗令大人。

吩咐下人备好马车,前往怡贤亲王府。

怡贤亲王这两日头疼不已。皇上命他寻找赵家兄弟的后人,但派出去的人却都回报说,武垣伯府已经破败不堪,府中之人也早已搬离京城,一时之间,竟是无法向皇兄交待。

心中愧疚更是不已,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准备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却忽略了当日替他赴死的赵家兄弟的后人。

如今经皇兄一提醒,他才恍然大悟,急切地想要找到武垣伯府的后人,好好补偿他们。

就在这时,下人前来禀报,说是宗人府主事送来了武垣伯后人的资料。

怡贤亲王闻言大喜,立刻命人将石峥叫到府中。

石峥跪在怡贤亲王面前,将路上反复斟酌过的话语一一禀报,内容清晰明了,规规矩矩,并将事实一一陈述。

怡贤亲王听完石峥的汇报后,沉思片刻,然后吩咐道:“你按规矩办理即可,暂不要把爵印等文书送去。”

怡贤亲王在书房内转了一圈,停下道“改日将这个赵澄叫到宗人府来,我要亲自见他一见。”

石峥闻言心中一凛,此事的重要性又提升了一个层次。连忙点头称是,然后转身离去。

宁荣街

夕阳斜照,金色的余晖洒在京城的街道上,将这座古都映照得更加古朴典雅。

赵澄自宗人府出来后,并未回返,而是走访了几家书局,特别是当看到恒悦书局里《射雕》已经成为畅销书籍时,心下宽慰不已。

直到夕阳西下,赵澄的马车才回返荣国府。

此时马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辚辚的声响。

车厢内,赵澄闭目养神,他的面容沉静如水,仿佛外界的纷扰都与他无关。

武大叔坐在车辕上,一手握着马鞭,一手操控着马车,眼神时不时地扫过街道两旁。

尚未拐入宁荣巷,武大叔的眉头突然一皱,注意到远处有几个身影在对着马车指指点点。

这些人虽然刻意保持了距离,但他们的目光和动作却出卖了他们的意图。

武大叔心下警惕,轻轻敲了敲车厢,低声对赵澄道:“少爷,有人在暗中观察我们。”

赵澄睁开眼睛,浑不在意。淡淡说道:“几只臭虫而已,不必在意。”

武大叔却摇了摇头,道:“少爷,不止一拨人。这京城里鱼龙混杂,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赵澄轻笑一声,道:“哦?这么有趣?除了孙德业难不成还有别人也对少爷感兴趣?”

顿了顿,继续道:“无妨,不必太放在心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尽管赵澄如此说,但武大叔依旧心中不安。

武大叔并非全部担心赵澄的安危,以赵澄的身手,寻常人等根本不是对手。

他更担心的是,这些盯梢的人背后可能有着更复杂的势力,若是因此惹上不必要的麻烦,那就得不偿失了。

马车缓缓驶入宁荣巷,最终停在了东北小院门前。

赵澄下车离去,武大叔停好马车便去了仆人们住的裙带房。

裙带房内,武大叔和赵朴共住一间。

此时赵朴也刚自“那家小酒馆”回来,正躺在床上歇息。

武大叔也不废话:“少爷被人跟踪了”

听到此话后,赵朴一个机灵坐了起来,追问道:“武大叔,可知道是谁在跟踪少爷吗?”

武大叔摇了摇头,道:“不清楚,而且是两拨人。咱们须得小心行事”

赵朴皱了皱眉,道:“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

武大叔沉吟片刻,道:“其实,如果不来几个练家子,单就今天这几个,还不够看。咱们两个就能对付。我只是担心看不到的。”

赵朴听完后,也缓缓点头,道:“说的也是,这些人最好没惹的少爷出手……”

少年想起少爷师傅临行前提醒他的话,“最好不要让你们少爷出手,他并不适合打架。”

赵朴还以为苗师傅怕伤着少爷呢,就听见苗师傅缓缓说道:“你们少爷下手太黑,容易牵扯些不必要的麻烦……”

两人相视无言,心中的忧虑如出一辙。

此时宁荣街的一角,那几个人也在秘密商量着什么……

夜幕渐渐降临,京城中的灯火渐渐亮起,这场未知的风波,也悄然酝酿着…

这或许是接触怡贤亲王的一个绝佳机会。

石峥的态度立刻变得热情起来,他详细询问了赵澄的相貌、生平等信息,并亲自记录在案,一切颇为顺利。

“赵公子,爵位继承的事宜已经办理妥当。”石峥顿了顿,道,“不过,按照规矩,我们还需要对本人进行核验。赵中尉能否稍待两日,待核验完成后,我差人亲自将一应文书送至您手上。”

赵澄点头应允,却对石峥的异常热情有些疑惑,不过,整体来看,对赵澄并无坏处,便也装作不知。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石峥便亲自送赵澄出了宗人府。

临别时,赵澄告诉石峥他目前住在荣国府,石峥听后满口应承。

赵澄坐上马车,回望了一眼宗人府的大门,撇撇嘴,又疑惑地摇了摇头,便也不再理会。

这下爵位继承的事情也解决了,可以踏踏实实准备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了。

赵澄并不指望武勋恩荫,更希望通过举业完成书香门第的转换。

马蹄声声,赵澄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而宗人府内,石峥则已经开始盘算起如何向怡贤亲王汇报此事,以期能够借此机会平步青云。

石峥在送走赵澄后,立刻回到值房。心中思忖,怡贤亲王亲自下令查询武垣伯的档案,这其中的风向,他有些摸不住头脑。

从密密麻麻的档案中,取出了武垣伯府的那一份,认真地查阅起来。

石峥是个心思细腻之人,一边翻阅着档案,一边琢磨着这其中的缘由。

怡贤亲王为何会突然对武垣伯的后人感兴趣?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于是石峥更加仔细地查阅着每一份资料,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随着思考的深入,石峥逐渐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武垣伯府,赵家兄弟、西北之战……又想了想方才见到的那个年轻人——赵澄。

石峥好似琢磨出些眉目了,咬牙决定将赵澄之事亲自汇报给宗令大人。

吩咐下人备好马车,前往怡贤亲王府。

怡贤亲王这两日头疼不已。皇上命他寻找赵家兄弟的后人,但派出去的人却都回报说,武垣伯府已经破败不堪,府中之人也早已搬离京城,一时之间,竟是无法向皇兄交待。

心中愧疚更是不已,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准备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却忽略了当日替他赴死的赵家兄弟的后人。

如今经皇兄一提醒,他才恍然大悟,急切地想要找到武垣伯府的后人,好好补偿他们。

就在这时,下人前来禀报,说是宗人府主事送来了武垣伯后人的资料。

怡贤亲王闻言大喜,立刻命人将石峥叫到府中。

石峥跪在怡贤亲王面前,将路上反复斟酌过的话语一一禀报,内容清晰明了,规规矩矩,并将事实一一陈述。

怡贤亲王听完石峥的汇报后,沉思片刻,然后吩咐道:“你按规矩办理即可,暂不要把爵印等文书送去。”

怡贤亲王在书房内转了一圈,停下道“改日将这个赵澄叫到宗人府来,我要亲自见他一见。”

石峥闻言心中一凛,此事的重要性又提升了一个层次。连忙点头称是,然后转身离去。

宁荣街

夕阳斜照,金色的余晖洒在京城的街道上,将这座古都映照得更加古朴典雅。

赵澄自宗人府出来后,并未回返,而是走访了几家书局,特别是当看到恒悦书局里《射雕》已经成为畅销书籍时,心下宽慰不已。

直到夕阳西下,赵澄的马车才回返荣国府。

此时马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辚辚的声响。

车厢内,赵澄闭目养神,他的面容沉静如水,仿佛外界的纷扰都与他无关。

武大叔坐在车辕上,一手握着马鞭,一手操控着马车,眼神时不时地扫过街道两旁。

尚未拐入宁荣巷,武大叔的眉头突然一皱,注意到远处有几个身影在对着马车指指点点。

这些人虽然刻意保持了距离,但他们的目光和动作却出卖了他们的意图。

武大叔心下警惕,轻轻敲了敲车厢,低声对赵澄道:“少爷,有人在暗中观察我们。”

赵澄睁开眼睛,浑不在意。淡淡说道:“几只臭虫而已,不必在意。”

武大叔却摇了摇头,道:“少爷,不止一拨人。这京城里鱼龙混杂,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赵澄轻笑一声,道:“哦?这么有趣?除了孙德业难不成还有别人也对少爷感兴趣?”

顿了顿,继续道:“无妨,不必太放在心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尽管赵澄如此说,但武大叔依旧心中不安。

武大叔并非全部担心赵澄的安危,以赵澄的身手,寻常人等根本不是对手。

他更担心的是,这些盯梢的人背后可能有着更复杂的势力,若是因此惹上不必要的麻烦,那就得不偿失了。

马车缓缓驶入宁荣巷,最终停在了东北小院门前。

赵澄下车离去,武大叔停好马车便去了仆人们住的裙带房。

裙带房内,武大叔和赵朴共住一间。

此时赵朴也刚自“那家小酒馆”回来,正躺在床上歇息。

武大叔也不废话:“少爷被人跟踪了”

听到此话后,赵朴一个机灵坐了起来,追问道:“武大叔,可知道是谁在跟踪少爷吗?”

武大叔摇了摇头,道:“不清楚,而且是两拨人。咱们须得小心行事”

赵朴皱了皱眉,道:“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

武大叔沉吟片刻,道:“其实,如果不来几个练家子,单就今天这几个,还不够看。咱们两个就能对付。我只是担心看不到的。”

赵朴听完后,也缓缓点头,道:“说的也是,这些人最好没惹的少爷出手……”

少年想起少爷师傅临行前提醒他的话,“最好不要让你们少爷出手,他并不适合打架。”

赵朴还以为苗师傅怕伤着少爷呢,就听见苗师傅缓缓说道:“你们少爷下手太黑,容易牵扯些不必要的麻烦……”

两人相视无言,心中的忧虑如出一辙。

此时宁荣街的一角,那几个人也在秘密商量着什么……

夜幕渐渐降临,京城中的灯火渐渐亮起,这场未知的风波,也悄然酝酿着… 这或许是接触怡贤亲王的一个绝佳机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