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酒香也怕巷子深,摆摊!(1 / 2)

在楼下草草吃了顿饭后,刘渊便回到了自己的客房。

实话说,这几天下来他真的很累了。

一夜无话,次日天明。

刘渊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个懒腰,感觉全身一阵酥麻。

“看来这些天确实透支太大了...不过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哎。”摇了摇头,刘渊起身开始洗漱。

等一切整理完毕,穿戴整齐后,便径直下了楼。

“哎,客官,您是直接退房,还是先用些饭食?”而见到刘渊下楼,店小二连忙迎了上去。

闻言,刘渊却摆手道:“不急着退房,小二,你先给我来碗粟米粥就行,等下再去帮我采办点东西。”

接下来,刘渊就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跟小二详细的讲述了一遍。

在对方疑惑的眼神中,刘渊不紧不慢的享用起了早餐。

大概一个时辰后,两个店小二抱着一堆东西回来了。

刘渊查看了一遍。

两个密封式木桶,一捆空心竹,两罐蜂蜡,还有个大铁盆。

除此之外,还有个神秘包裹。

这些东西,如果放在后世的话,一眼就有人能看出来这便是用来做蒸馏器的。

至于刘渊要干什么,当然是做蒸馏酒了!

至于蒸馏器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上下各一个木桶,下面的木桶填充发酵好的原料。

当蒸汽涌入上层的木桶,经过冷却后从导管流出来的,那就是蒸馏酒。

其实,他昨天和关羽吃饭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这个主意了。

这个时期的酒是又酸又涩,说白了就是劣质米酒。

真正的蒸馏酒技术,是元朝才出现的。

于是,接下来的几日,刘渊就让客栈把后院租赁给了他。

在后院搭了个棚子,每三日让客栈给他准备粟米、雕胡米、精米各二十石。

毕竟,他虽说是后世人,可想要自酿蒸馏酒的话还得多尝试几次。

而就在他这样孜孜不倦的钻研之下,光阴转眼即逝。

眼看着,时间就来到了十一月初。

...

清晨天刚亮。

河东郡卫家府邸门口,就已经热闹非凡。

卫府的仆役和主人家,客客气气的将一名老者送出门来。

“卫公莫要再送了,再送可就折煞蔡某了。”

此时,一位留着短须,一身正气的老者连连对身后几人摆手,示意卫仲道父子几人不要再送了。

对此,卫仲道的父亲,也就是如今卫家的家主,则笑呵呵的来到马车前。

“伯喈兄客气了,犬子的亲事还望你多费心。”卫家主再次确认了一句,心中很是宽慰。

他瞥了眼卫仲道,作为他的次子,能够和蔡邕联姻,那就算是为家族创造价值了。

闻言,蔡邕点头道:“那是自然,待蔡某返回陈留,便去准备...腊月初八,蔡家定准时送小女来结亲。”

说话间,蔡邕就要上马车。

可就在这时,卫仲道却连忙拦住他,并从怀里取出一卷白色绢帛,递给蔡邕道:“世伯,如若可以的话,这首诗还请您带回去交给令媛。”

闻言,蔡邕指了指卫仲道,笑而不语。

...

与此同时,正阳客栈,后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