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赏识16(1 / 2)

见杨利民气势汹汹,昂首挺胸的走出了车间,贾东旭一脸坏笑的冲到了易中海的身边儿。

“师傅,这小子真去搬货了?”贾东旭小声问。

“那是!”易中海一脸得意的说:

‘我说领导都在那边看着呢,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这傻了吧唧的以为我要提拔他呢!’

“说两句好话就去搬货了。”

在自己徒弟面前必须要装一把,易中海刻意没提杨利民之前怼他的事儿,

反正最后的结果是杨利民去搬货了,这就够了。

搬货可是个体力活儿,他刚完成自己的工作,

搬货在挥洒一下他的体力,等打饭的时候,傻柱在给他漏漏勺儿。

就是整他。

和我易中海作对,真是不知好歹。

想到这里,易中海一脸的得意。

贾东旭竖起大拇指,恭维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啊,还得我师傅!”

易中海伸手摸了摸贾东旭的头,爽朗大笑道:“东旭,你还得学着点儿啊!”

...

轧钢厂门口挺着一排排的解放牌汽车,

汽车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机器,

后勤部的张部长正在组织厂里的学徒工们卸货,旁边儿站着一群有经验的卸货师傅在指点。

这些机器都是从苏联进口过来的,这个时候双方还在度蜜月,

苏联老大哥援助了我们一百五十多个重工业计划,要人给人,要枪给枪,双方甜蜜得很,

这些机器都是老大哥家里最先进的机器,机床等等。

虽说这些东西是老大哥运过来的,但我国也支付了大量的钱财。

“来来来,慢点儿慢点儿,让这个机器顺着滑轨下来!”

“这东西可贵重,可精密了,别摔了啊!”

“慢这点儿慢这点儿,一台二十多万呢,轻点儿!”

“......”

这个年代没有起重机,没有义乌小叉车,也没有塔吊,卸货全靠人力搬运。

这个年代的人集体观念非常非常的重,有些人为了抢救一部机器,

宁可自己被机器砸死,也不忍心看着机器摔一下,这种人是大有人在。

正因为有种人的存在,中华民族才能在七十年内快速崛起。

无论什么时候,中华民族都不缺爱国者。

“小伙子,你也是来搬货的?你是哪个车间的?”

杨利民刚走到卸货区,站在一旁的杨厂长看见杨利民要伸手,他招手问道。

他穿的衣服是钳工车间的工作服,这次搬货没叫钳工车间的人,他出现在这里干什么?

“厂长,我是钳工一车间的学徒工,我刚结束手头的任务,出来了一趟厕所!”

“看见这边儿在卸货,我就想着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什么忙,人多力量大吗!”

“你别看我瘦,我骨头里都是肌肉,力气大得很!”

听到杨利民的话后,杨厂长在心里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年轻人真心是不错,现在肯干活儿的年轻人不多了。

公私合营展开有好几年了,他这个厂长也做了这么久,

什么样的工人他都见过,尤其是在这个大集体的环境下。

摸鱼偷懒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像是这种主动找活儿干的年轻人不多了。 杨厂长笑道:“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