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大婚114(1 / 2)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济惠对自己说过,若是他真的决定放下,便是他离开灵山塔的日子。

  而这个日子,昙佑终于等到。

  嘉和七年,瓦剌进犯,朱瑜正式宣布对瓦剌开战。

  朱槿同赵泽兰成婚三年,决定同赵家人搬去蜀中。

  朱瑜对此似乎有些不满,然而竟然最后也没有反对。蜀中不少地界是朱槿的封地,而赵家这些年也大有隐退之势,朱槿终究还是不喜欢京城,不如去蜀中那片山清水秀的地方慢慢生活。

  她同赵泽兰没有所出,起初定云侯夫妇为此暗里着急过,又不敢同两人说,还是赵泽兰主动找上父母劝了劝,又等到赵兹华私自在边关娶了亲,有了孩子,朱槿与赵泽兰却还是一如既往,于是也就彻底作罢,一家人陪着在蜀中游山玩水,也颇为逍遥。

  蜀中地势险峻,消息闭塞,可是仍旧时常能听见不少过时的消息传进朱槿的耳朵。

  有说起京中陈希言变法改革的,也有讨论边关战事输赢的,还有提及那举国上下尊崇的大师傅昙佑又去了什么地方游历,产生了什么趣闻的。

  朱槿时常作寻常人的打扮,与赵泽兰溜进茶馆里听说书唱戏。

  一日听见一出唱词,是这般唱法:

  “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赵泽兰下意识看向她,朱槿却低头笑了笑,“这词写的倒巧。”

  嘉和十年,瓦剌大败,鞑靼一统北漠,与中原通商。赵兹华携妻儿回到蜀中,伯由去往肃州为官。

  嘉和十二年,仲平进京赶考,朱槿和赵泽兰亲自送他,回到了京城小住。仲平一举高中,朱槿回灵山寺还愿,遇见了如海,故人相见,喜不自胜,听说了昙佑此时正在蜀中游历的消息。

  嘉和十三年,朱瑜从宗室中过继了一个孩子,于姚淑妃膝下抚养。

  嘉和十七年,何太妃借着吴太后大寿的名义给朱槿送信,埋怨朱槿几年不回京中探望。

  赵泽兰替朱槿掖好被角,看着她喝完一盅药,又才犹豫着看向她,“回京路途遥远,一路颠簸,不如等殿下身子好些了再回?”

  朱槿对他笑笑,牵起他的手,笑眯眯地道:“泽兰,这可是太妃娘娘想我了。”

  她心里清楚,往后喝药的时间或许还有很长,可是想去见何太妃的机会,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见一回少一回的倒数。

  赵泽兰听她这样讲,也只好无奈的笑。

  那笑容总是让朱槿恍惚,好像回到了年少时赵泽兰在她身后追赶她,而她一心一意地向着与他相反的方向奔跑时的模样。

  吴太后自然是出席不了宫宴,但各家的礼物还是要送的。

  朱槿许久不来宫宴,齐聚一堂时看着年少时熟悉的面容都或多或少地变化,连朱瑜那副与她相仿的容貌都已经显现出不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