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青芜78(1 / 2)

  除了不按时完成课业与时不时吹声口哨唤来阿图姆唱歌。

  朱槿渐渐习惯了他坐在附近。

  仲平大部分时间都在独坐,敛目垂首,和身后那些寒门们并无两样,而随着时间过去,伯由却渐渐感到越来越吃力。

  与之相应的,是仲平突飞猛进的成绩。

  他比朱槿想象的甚至还要聪明,引起了各科先生的关注。

  国子监许多授课的博士,除了那些经学家,有不少是方家的人。

  朱槿乐于见他得到方清平的关注。

  书学一途,是相比于算学、经学等科目里仲平最进步的最小的一科。

  朱槿倒是很能理解。

  世家子别的也就罢了,但书学这般写得多便能慢慢进步的一门,佼佼者倒不少。

  书法博士讲了没几天,实际上该讲的也就讲得差不多了。

  他这时便给朱槿卖了个好,“殿下作为助教,观摩学习几日,也可试试亲自讲些课给那些学子们。”

  于是阿必赤合的座位又换到了前排。

  这次仲平和伯由也换了前排。

  朱槿讲课时与博士讲课不太一样。

  她讲课会从最简单浅显的地方讲起,偶然间还会穿插些自己的亲身经历,但说起那些经历时,朱槿又会避无可避的提到昙佑。

  她的字,毕竟是昙佑教的。

  讲课既然都讲了,学子们的作业也就被转移到了朱槿手上。

  这些人中,字写得最好的是徐家旁支的一位公子。

  与朱槿应当差不多大,可能没几年就要去科考了。

  因为是旁支,因而其人本来不该具有国子监的资格,但徐家高门,既有小辈脱颖而出,也就替他争取了一个恩典,算作一个恩生。这倒是算好的,有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学堂也并非没有。

  大多与阿必赤合一般,作业不会教的,学堂也不来,空空占着名额,却在课时与人相聚花楼。

  徐觅萧为人倒颇有几分徐溶月的影子。

  他样貌模样不及徐溶月昳丽,但平易温和,为人圆滑,恰到好处的隐瞒着倨傲。

  学堂的世家子大多和他交好。

  平日对待朱槿恭敬,也喜欢找她点评新字。

  阿必赤合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见过几次徐觅萧找她,也开始交作业,时不时拿着改了的作业去找朱槿。

  但朱槿被他找的有些烦。

  阿必赤合的汉语语调不太像京城的调子,反而是肃州口音,也不是真的来找她问字,不多时阿图姆便飞过来,在桌案上蹦蹦跳跳。

  阿必赤合道:“殿下,阿图姆是我入京后在集市上买的。花了不少钱呢,我买不起,还是肃王帮忙掏钱才带回来。”

  他前半句朱槿还能听下去,抬眼去看他追忆的神情,似乎是在想当时的场景,但神情有些奇怪……

  朱槿问:“如果那时三哥不在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