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余烬(1 / 2)

  有人递上礼部送来的卷轴,朱熙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朱瑜,却见他不紧不慢地喝着酒水,神色专注,仿佛与世隔绝。

  朝臣们看着朱熙,他只好接过卷轴,照着上面的字迹念出声:

  “致陛下大德:臣等钦仰圣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中豁然光明……”

  看着文官们一个个浮夸矫作的恭维之语,朱熙都有些怀疑朱瑜让他念这个有没有存了故意作弄他的心思。他脸色忽黯,又提起神继续道:“臣国中部落闻兹德音,惟知欢舞感戴,今特遣使叩遏皇帝大德,借此机会表与国通好相依之情,约为友盟,互市通商,迎贵朝公主入国。臣等无以为报,惟仰天祝颂:圣寿福禄如天地远大,永永无极。”

  第二十四章 余烬

  这日经筵,方清平问起朱瑜对北漠的态度。

  朱瑜转着杯沿,思索道:“阿必赤合只是养子,北漠自分裂后瓦剌与鞑靼便一直水火不容,近年北漠人抢粮频繁,不仅是我国,远些的汗国也被抢了个遍,此时鞑靼派阿必赤合过来谈互市,不过是形势所迫,看中原的粮食更多罢了。”

  他笑了一声,“国书阿谀,倒是十分可见翻译的礼官的忠心,阿必赤合带来的贡品也繁多,在朝廷看来,大概会觉得鞑靼忠心称臣,转头便把他们前几个月还在侵扰边境的事忘得干干净净了。”

  方清平道:“但,便如陛下所言,鞑靼肯来使是碍于北漠形式,迟早会开战,也不如抓住这个机会,同鞑靼交换马匹牛羊,也并不影响陛下的打算。”

  朱瑜此时看向替他换下茶水的黄豫,“若是你,你更想带着船队出海访倭,还是与车队出使北漠?”

  黄豫的手一抖,茶水撒了些出来,他大惊失色,忙跪下来:“陛下恕罪!”

  方清平扫过他一眼,叱道:“阉寺之臣。”

  朱瑜却只是淡淡笑着,亲自扶起黄豫,“无妨,你先出去吧。”

  黄豫诺诺,转身走出殿内。

  “老师于这些内臣还是太过苛责了不是吗?今日若换了吕家徐家,甚至于夏家,也不过是没了茶水可洒罢了。”朱瑜抖抖茶杯上的水渍,漫不经心地道。

  监察御史夏孑,乃是方清平的半个学生,同样是科举上来的,年纪有三四十,做事倒是勤劳实干,可惜为人太过拘束胆小,平日跟在方筹身后,其余一概不问。

  方清平是当世寒门科举的典范,当时先帝立内阁,把他拉进阁中,花了那样多的精力扶持各位举子,如今朝中稍微有些头脸的,其实哪个也都能称的上是方清平的学生。夏孑能走上今日的位置还是沾了不少方筹的光。

  方清平实则也看不上夏孑,但到底早年吃过世族当道的亏,该拉一把的还是要拉一把,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科举出身的举子在朝中站稳脚跟,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只是无论是世族还是寒门,有才又有德之人,毕竟还是少数。

  方清平知晓朱瑜有自己的打算,也便没有反驳他的话,又问起另一件关心的事:“若是国子监重开,不妨也趁机从民间挑一些孩子进去。”

返回